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 其四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 其四

明代 陈镒

功名老去念头轻,尽日看山眼倍明。甚欲买田为隐计,囊空未办孔方兄。

诗人陈镒的古诗

出■

明代 陈镒

端居久无聊,出郭顿清目。烟光动墟里,日影散林陆。

活水明浅沙,疏花傍脩竹。地胜如桃源,何必隐山谷。

借漫兴一十五首 其八

明代 陈镒

渊明归隐成疏懒,谩自题诗责五男。三径盘桓有馀乐,葛巾牢裹弃缨簪。

再次韵答海翁上人 其一

明代 陈镒

为爱石梁担负山,照心亭上久凭阑。松篁不动云飞尽,清磬一声山月寒。

次韵友人游吴山别墅二首 其二

明代 陈镒

主人开宴赏新晴,浓绿阴阴如水清。银瓮碧香浮臈味,锦笺绣句写春情。

倚阑看尽先寻谱,扫石围棋默用兵。款客殷勤忘昼永,夕阳犹隔小溪明。

秋日偶怀

明代 陈镒

牢落天涯客倦游,尚怜生计事悠悠。二年道路谁青眼,半纸功名人蛩头。

落叶蛩声吴月冷,凉风雁影楚天秋。伤怀处处犹征伐,却忆沧浪旧钓舟。

客中九日 其二

明代 陈镒

今晨风落帽,秋鬓觉苍苍。小酌聊成醉,都忘在异乡。

重阳后二日遣闷

明代 陈镒

去年登高莲城北,今年复在松山阳。自嗟头发间白黑,忍见菊蕊含青黄。

世乱甲兵战未已,日报羽书驰更忙。苦无尊酒慰寂寞,东望家山愁思长。

再次韵 其四

明代 陈镒

凉气渐凄肃,吟风黄叶鸣。闲庭多雨积,秋草与阶平。

久为伤时乱,都忘玩物情。儒官粗堪守,勇爵是浮荣。

和贾县尉秋日往山中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陈镒

山色苍茫翠欲流,行经熟路忆曾游。西风鸟影寒塘晚,细雨蝉声碧树秋。

过眼年光如急电,伤怀世事等浮沤。知君为国勤劳苦,一寸丹心有百忧。

次韵叶文范训导杂咏八首 其六 游东岩

明代 陈镒

高岩暑雨霁,晨光眩初阳。客子适登览,扪萝陟层冈。

绝壁倚孤峭,老树郁青苍。巍然顶僧庐,金像明满堂。

鲜飙度危阁,宝幢动鸣珰。仰视天宇宽,胜境何清凉。

巍有梁氏祠,其人久已亡。曾经禦强寇,率兵此潜藏。

事往名则留,兴怀多慨慷。至今人避乱,固守全一方。

我家岩之陬,依栖幸安康。约子当再游,飞佩高颉颃。

题何子远典史诗卷

明代 陈镒

风尘十载共飘零,湖海空留漫浪名。君为奉亲辞薄宦,我因归计识勤耕。

天机衮衮青春去,世事纭纭白发生。好向溪头理渔艇,绿波烟雨结鸥盟。

再次韵遣怀

明代 陈镒

宇宙荒凉秋气肃,刚风未扫绿林烟。人间烽火时时起,天外妖星夜夜悬。

万事多端何日静,一官独冷有谁怜。故山风月应无恙,归到溪轩且晏眠。

次韵荅友人

明代 陈镒

我怀幽逸人,佳境心所宅。超然外形骸,听视寡声色。

宴坐哦清诗,秀句出林碧。凉飙来广庭,微月耿虚夕。

兹时尊酒盈,妙趣良有得。而我萧散姿,亦抱山水癖。

不为世故牵,寓物随所适。逍遥味道腴,虚室自生白。

早过湖南

明代 陈镒

湖月娟娟在,衣寒怯早行。水边孤鹤起,郊外乱鸡鸣。

牢落身将老,艰危世未平。何当谢尘鞅,归傍白云耕。

次林彦文县尹韵送刘伯温都事抚安青田

明代 陈镒

三月江南草色新,随车零雨浥轻尘。绣衣奉命安民俗,玉斧扬威出使臣。

玄鹤划鸣云洞晓,青芝遍布石田春。太平气象今重见,老我甘为击壤人。

题湖山十景 其八 平川霁色

明代 陈镒

渺渺平湖荡日光,渔烟起处隔沧浪。登楼有客看秋霁,杨柳风多满袖凉。

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

明代 陈镒

落日长风动大旗,宁令云鸟识神奇。世家共仰侯门戟,兵策谁参别墅棋。

烽火时时蒿目力,指挥往往竭心思。也知韩范兼文武,还带貂蝉侍玉墀。

同孙伯起游留此岩再用前韵

明代 陈镒

偶来听瀑此岩中,藜杕相随只两翁。凉气着衣梧叶雨,秋香薰路桂花风。

洞幽僧礼白毫相,潭净鱼游赤鲩公。坐久石坛林影乱,斜阳归踏小桥东。

题草堂晚景图

明代 陈镒

远水涵碧波,重山敛暝色。琴客期未来,草堂新月白。

游南岩三首 其一 天池

明代 陈镒

步上岩头路百盘,石梁霜叶满阑干。白牛卧处云飞尽,惟见天池一镜寒。

陈镒

陈镒

陈镒(?—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 28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