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声声慢(应制赋芙蓉、木樨)

声声慢(应制赋芙蓉、木樨)

宋代 陈郁

澄空初霁,暑退银塘,冰壶雁程寥寞。天阙清芬,何事早飘岩壑。花神更裁丽质,涨红波、一奁梳掠。京影里,算素娥仙队,似曾相约,闲把两花商略。开时候、羞趁观桃阶药。绿幕黄帘,好顿胆瓶儿著。年年粟金万斛,拒严霜、锦丝围幄。秋富贵,又何妨、与民同乐。

诗人陈郁的古诗

得狸奴

宋代 陈郁

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
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影眼。
牡丹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
却是能知在从息,有声堪恨复堪怜。

山行闻春禽

宋代 陈郁

初阳烘霁途,繁阴布幽林。
山禽互嘲哳,为我流好音。
倾耳须臾间,已快清冷心。
飞盖何为者,傲睨松之队。

郑石帚贻书寄诗谢

宋代 陈郁

贪卧苏台一片云,嘉招虚辱远移文。
吟人多半来投刺,倦客深惭自增门。
路隔江潮兼夕到,居莲地势两州分。
酬恩别有男儿事,它日逢君仔细论。

题梅花便面

宋代 陈郁

白团横写向南枝,冷蕊寒梢手自持。
绝似晓空凉影里,月明中有桂花诗。

书江亭壁

宋代 陈郁

人间风浪最倾危,君自深藏了不知。
只恐随流禹门去,又翻头角露天池。

忆钱人塘

宋代 陈郁

识面论心已半生,买山无计得同盟。
行藏为是关天理,会聚因难遂评怀,
月户评春花影澹,风廊逃暑竹声清。
安舲何日来城角,细举前吟为再赓。

昔人贵松柏

宋代 陈郁

昔人贵松柏,为有霜雪姿。
折以赠远别,岁寒心不移。
愿言且珍藏,聊慰千日思,
青青陨秋黄,勿同杨柳丝。

得卢蒲江刘惩斋倡和墨

宋代 陈郁

天锡吟笺慰老怀,笔花文藻卷中开。
二分者有如此,一世之雄安在哉。
疁邑坟荒惟宿草,玉堂人去几秋槐。
诗仙应赴诗家供,一殿寒斋定一来。

赠翁运干

宋代 陈郁

春阳和且澄,榆烟袅新燧。
兹晨适解后,万象献妩媚。
悠哉高堂人,轩冕莫能累。
颇珍湖海游,渐摩仁与义。
因之玄思清,笔力挽春意,
人生匪得朋,一欣何所寄。
相期风花城,年年同健醉。

寿史相

宋代 陈郁

松高当日庆生申,先占韶光恰一旬。
勋业已追□伊佐,文章独造孟轲醇。
千龄

倦游

宋代 陈郁

水於东江皆臣妾,山到衡阳无弟兄。
两处经行都已遍,老夫谁更别关情。

声声慢(应制赋芙蓉、木樨)

宋代 陈郁

澄空初霁,暑退银塘,冰壶雁程寥寞。天阙清芬,何事早飘岩壑。花神更裁丽质,涨红波、一奁梳掠。京影里,算素娥仙队,似曾相约,闲把两花商略。开时候、羞趁观桃阶药。绿幕黄帘,好顿胆瓶儿著。年年粟金万斛,拒严霜、锦丝围幄。秋富贵,又何妨、与民同乐。

题朱氏隐闲楼

宋代 陈郁

卜筑虽城市,心安迹亦安。
一楼深自适,万事少相干。
月向重檐待,山於曲槛看。
门前车马客,未必识天宽。

赋薛侯

宋代 陈郁

薛侯俊健如生猱,不识中原生土豪。
蛇矛丈八常在手,骆马蕃鞍云锦袍。
往属嫖姚探虎穴,狐鸣萧萧风立发。
短鞯淋血斩将归,夜斩坚冰濡马渴。
中都久住武城坊,屋头养骆如养羊。
枯萁不饱篱壁尽,狭巷怒蹄盆盎伤。
只今栖栖守环堵,五月樵风吹宿莽。
千金夜出酬市儿,客帐书眠听戏鼓。
边人视死亦寻常,笑里辞家登战场。
铨劳定次屈壮士,两眼荧荧收泪光。
齿坚食肉何曾老,骑马身轻飞一鸟。
焉知不将万人行,横槊秋风贺兰道。

登法海寺小阁

宋代 陈郁

绝顶危梯缓步登,俯空幽阁据棱赠。
不知吟到无穷处,但觉一层高一层。

景灵宫孟享

宋代 陈郁

幸骖恭谢睹繁华,马上归来戴御花。
老妇椎和相顾问,也颁春色到诗家。

赋翁仲

宋代 陈郁

铜仙擎露秋风表,珍重刘郎千万寿。
老瞒鼎贻孙老谋,因逼此仙俱受垢。
仙宁折骨拒非招,耻为奸雄效奔走。
污名翁仲俾司门,口不能言自否。
洛阳宫殿一灰飞,天上此标独长久。
君不见堂隐霸城,万古六丁驱鬼守。

寿毛荷塘

宋代 陈郁

尝於劝耕日,杯酒祝骚人。
年与我俱老,友惟君最仁。
种莲知性静,吟草见天真。
处世安如此,鬓毛应耐春。

送诗友归西湖

宋代 陈郁

诗到西湖渐逼真,便当於此老吟身。
举头莫看王侯面,失脚恐为各钊人。
千载留芳惟好句,百年得意总微尘。
镵君姓字中兴集,留伴梅花岁岁春。

看落花

宋代 陈郁

飞红飘白自交加,过了春光只叹嗟。
识得岁寒松竹耐,台知园圃谩栽花。
陈郁

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卒于德佑元年,年九十二。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工诗词。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 8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