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入荆州学四绝句呈昭祖 其三

入荆州学四绝句呈昭祖 其三

宋代 陈渊

短柏森森团积雪,疏篁簌簌撼微风。从前不道容斋好,此景而今落梦中。

诗人陈渊的古诗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十三

宋代 陈渊

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服劳发欲秃,木语意先领。

畸人如告我,心清事自省。从今中书君,亦复免驰骋。

答吴济仲见寄

宋代 陈渊

季子观周乐,妙意传青简。诸孙拾其遗,破具前人眼。

新诗如珠璧,字字无可拣。故应意有馀,不但音睍睆。

念昔我方壮,意轻三子撰。自闻歌白雪,欲和色先赧。

中间各流落,念子忘寝馔。阻寻千里盟,未卜一笑莞。

书来得佳句,奇字富瑟僩。推先情已厚,感旧涕应潸。

周宣致中兴,土宇日益昄。肤使尽苏张,九合宁须轏。

天才必有用,造物岂徒产。椽笔傥容挥,斗印定当绾。

既去却须来,毋绝汉中栈。

看论语四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陋巷从容一事无,不因邻斗出吾庐。箪瓢岂是忘忧物,自是从容乐有馀。

梦得亭上

宋代 陈渊

雷霆卷地滩声急,旌旆摇空树影寒。千古西山留爽气,雨馀容我倚栏看。

木香花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直自江梅堕雪英,便迟幽艳到清明。杨花著地香初破,乞与愁人一解酲。

寄曹载德谏议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不将尘土叹徒劳,白首驱驰任所遭。鸾凤尚能安枳棘,鸴鸠何敢厌蓬蒿。

论材竞欲推囊颖,备物何由数涧毛。末路固穷真自许,未应延颈试鸣号。

与杨如愚四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半生踪迹辱泥沙,胸胆初无献子家。臧谷亡羊俱可念,不须蛮触故纷拿。

和璨老示双井茶纸被简板三偈 其一

宋代 陈渊

双井江南妙品,不减建溪月团。但使睡魔不作,可须归去蓬山。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 其七

宋代 陈渊

了斋已复归黄壤,便恐人间此道微。后代不知谁得法,祇今无复更传衣。

次韵萧茂德

宋代 陈渊

未能仰首试鸣号,且复尘埃奈此劳。健笔凌云谁误许,扁舟乘雪兴何高。

馀生敢叹须如戟,薄俗终防笑有刀。留滞周南何足数,人间如我九牛毛。

二月五日入都厅久坐候山甫不至厅前桃花一夜风雨落尽感事写怀

宋代 陈渊

簿书堆里只匆匆,过眼繁红夜雨中。可念青春看又老,一杯无计略从容。

九月二十二日秋举失利出门用中相饯夜步河上留别

宋代 陈渊

太平今日古无邻,触目郊原事事新。年少自应迷鼓吹,野人终是厌埃尘。

忘怀处世思同俗,有事关心不为身。药石有能医久痼,此生宁复怨垂纶。

留别邓南夫四首 其四

宋代 陈渊

比余于玉有奇文,一落泥涂十二春。惭愧深知同鲍叔,尚言荆璞定逢人。

郑漕生辰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至公无辙迹,万变归诸正。谁云学则然,要在成以性。

我公钟间气,异禀刚且劲。一毫不容私,心境自澄映。

超然是非表,烛物眼常净。还将溟渤量,一了百川竞。

由来仁者寿,兹理天所命。欲知椿龄永,视此宽平政。

桂花弄小春,晚香适再盛。年年几望月,影泛杯中圣。

尚书心如水,远裔有馀庆。何以继清风,家声南北郑。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四

宋代 陈渊

人心有默契,晤语不在多。一笑离凡情,万象皆含和。

孰是忘言人,听此无声歌。有怀阅古堂,梦中时一过。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剑水庭闱底处,苕溪水月弥深。绿草年年离恨,白云日日归心。

至荆州寄用中

宋代 陈渊

前年携手东水门,秋月夜看黄流奔。匆匆别话苦不尽,鸣鸡吠犬催朝暾。

放船锁外望回骑,清泪滴滴如泉源。飘零可念浪萍散,得丧未把秋毫论。

闽山万叠锁归计,越国半年空断魂。

朅来璧水就朋友,闻子荆渚将鱼轩。尺书迢递忽寄我,消息久绝知生存。

妻孥同活似慰意,伏腊不给谁可言。但期君马当北首,岂谓我辔今南辕。

客乡邂逅不易得,想见妙语如春温。况闻迩来治经术,虫鱼琐细穷朝昏。

倾囊倒廪幸见□,不须羞涩时所尊。

代朝宗弟和饯行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席门谁复顾寒儒,深愧频迂长者车。更为穆生时设醴,应怜冯子食久鱼。

诸生久被弦歌化,盛礼谁将简册书。从此邑人蒙劝奖,定知容驷有高闾。

和司录行县道中偶风雨有感之作六首 其五

宋代 陈渊

山头漠漠烟藏树,山下潺潺水满溪。全胜长安花柳陌,万人尘里逐轮蹄。

处冲为栖神导气之术每晓起得意成诗前后四首次其韵 其四

宋代 陈渊

朝气爽不昏,清净天无霞。善恶两相融,世虑遗尘沙。

疏钟下残月,馀响递幽遐。了失去来心,淤泥出荷茄。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