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陈渊
师行初不犯秋毫,坐缚凶渠泚与滔。和气自应回岁旱,丰年当复验秋高。
横流是处通飞鹢,归佩何时脱孟劳。要广江南千里润,须令天下入甄陶。
遁斋有感
达士岂嫌祠灶请,虞人安可以旌招。由来不恋五斗粟,自是叩门胜折腰。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八
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
谁云古人远,正是无来去。展卷味其言,即今果何处。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四
世路红尘可厌,人情白首如新。便可闭门端坐,不须开眼看人。
木香花二首 其二
直自江梅堕雪英,便迟幽艳到清明。杨花著地香初破,乞与愁人一解酲。
寄曹载德谏议二首 其一
不将尘土叹徒劳,白首驱驰任所遭。鸾凤尚能安枳棘,鸴鸠何敢厌蓬蒿。
论材竞欲推囊颖,备物何由数涧毛。末路固穷真自许,未应延颈试鸣号。
雪中入国门寄令德三首 其三
谁能一饮□千钟,分付闲愁入酒中。共向重楼看晓景,一天飞絮舞春风。
端友以桂浆两樽见惠赋诗六首 其三
浊者为贤圣是清,古人无复论甘辛。因观表里如冰玉,始信荀杨未尽醇。
次韵陆时可岁暮感怀 其二
风御泠然几过旬,异乡穷腊作离人。淹留赖有交情重,翻覆从教俗态新。
于世无求心似水,向人多可气如春。也知已造颜原室,不耻人间贱与贫。
和司录行县道中偶风雨有感之作六首 其三
非关浓艳能倾国,可是幽香解返魂。正尔彫零废吟赏,欲留佳丽度晨昏。
次韵俞德翁述怀二首 其一
事业无媒祗漫劳,平生于世一牛毛。三年万里看飞雪,不向人前愧缊袍。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 其三
雨丝收尽暮天凉,万窍号风酿晓霜。待趁新晴出闽岭,夜谈还喜漏偏长。
春晚书事
杨花扑面春如梦,麦穗齐腰日似年。多病不缘诗得瘦,放怀全藉酒能仙。
得用中书有礼人不答之悔作诗解之
一时先达揔飘零,亦有阳春世莫听。漫刺从来无处着,曳裾今日欲谁经。
只应旧友头空白,难使新知眼便青。射猎南山休夜出,灞陵有尉宿君亭。
三绝句寄几先 其二
冷暖平生既自知,是中无病欲谁医。但思寒热从何得,未用长吟谴鬼诗。
奉和司录道中二首 其二 偶成
云路横翔计似疏,二原清赏更谁如。池塘草满供诗梦,烟雨春来入画图。
落莫早知贫是病,参池今悟直为迂。傍人大笑公焉取,为说忘机或类吾。
离紫溪驿
小风吹面雨廉纤,轻薄衣裳懒更添。一线离情裁不断,暮云将过粤山尖。
凝翠西峰
西峰高且峻,下有祈灵祠。来游适公暇,细和梁翁诗。
病减枕上五首 其五
三釜承亲计已疏,万钟行道竟何如。安贫未赴阇黎饭,信命宁裁宰相书。
崇安分水岭
已见江南草木菲,笋舆愁下乱山围。但将双泪凭西注,寄语江神稳送归。
萧山雪中寄季修
南雪一尺馀,兹事岂常有。直恐春气融,不忍加以帚。
我友隔十里,无人共觞酒。披衣坐短篷,吟苦千呵手。
疾风穿帘幕,阴雾低窗牖。思君欲乘兴,奈此衣见肘。
吾生为已疏,未即学耕耦。要令天下肥,自以一身后。
三登今告祥,此意亦云偶。端能歌丰年,击壤和田叟。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自梅花村回道中书壁四首 其四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二
容斋书事二首 其一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五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三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 其七
送张巨山著作使闽分韵得我字
七夕三首 其三
邓元孚待制挽词四首 其二
邓元孚待制挽词四首 其一
和向和卿尝茶
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 其一
郑漕生辰二首 其一
和司录行县道中偶风雨有感之作六首 其五
次韵从道夜宿推院
金銮两绝 其一
萧山觉苑寺雪后杜门
九月二十二日秋举失利出门用中相饯夜步河上留别
饶州张宏中挽词二首 其二
邑中诸公见和再用前韵 其一
交溪庵中因检药囊偶成
次韵茂通喜雨
泊舟延平二绝 其二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十
铅山道中小休
登睦州环峰亭
戏题延平阁上 其一
看论语四首 其二
交溪静安院见许尉题壁次韵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 其一
登奔牛堰山亭
钱清待潮
用中示以字瑞既书其事又赋诗一首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六
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 其二
书室独坐
钱塘江
寄傲轩
铅山
还舍
留别邓南夫四首 其三
京师相善者乡友四人各赋一篇以见其所慕 适正
处冲为栖神导气之术每晓起得意成诗前后四首次其韵 其一
留别邓南夫四首 其四
令德送余都门外眷眷惜别余恨不款作诗寄之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 其二
次韵运使龙图宠示道中夜行之什
与杨如愚四首 其二
眉溪与光祖共谈得四绝句 其二
再和时可二首 其二
次韵王长源饮垂丝海棠花下
谒璨老病未能起留二偈示之 其一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四
赠别杨至游三首 其一
香严寺洗足
二月五日入都厅久坐候山甫不至厅前桃花一夜风雨落尽感事写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