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入山二首 其二

入山二首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江行野宿寄大光

宋代 陈与义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
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
平生正出元子正,此去还经思旷傍。
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

均台辞二首

宋代 陈与义

东家西家尔盍来,听说空圄如春台。
决曹高卧印生绿,丛棘化为交逊木。
策勋此木那可遗,动地风摇枝不曲。
愿我无讼到来云,莫辞着力借寇君。
借得贤侯虽尔职,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

题酒务壁

宋代 陈与义

野马本不羁,无奈卯与申。
当时彭泽令,定是英雄人。
客来两绳床,客去一欠伸。
市声自杂沓,炉烟自轮囷。
莺声时节改,杏叶雨气新。
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自题西轩壁,不杂徐庾尘。

微雨中赏月桂独酌

宋代 陈与义

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
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

再赋 其三

宋代 陈与义

脩眉入幽梦,起费西南望。终愿学柳文,买泉筑愚堂。

错磨高壁翠,日日在我旁。忽在新野邹,行从泰山羊。

城中瞻使君,驾鹤高驰翔。诗成堕人世,字字含风霜。

平生仰止勤,不但上下床。顾许俗士驾,平参丈人行。

封姨岂嗔予,震怒挟阿香。知公终可恃,不记当趋装。

清欢岂有极,夜色来苍苍。

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馀意亦赋十二韵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奇哉古无有,未觉欠孟嘉。

天公亦喜我,催诗出微霞。赋罢迹已陈,忧乐如转车。

却后五百岁,远俗增雄誇。

除夜次大光韵大光是夕婚

宋代 陈与义

一杯节酒莫留残,坐看新年上鬓端。
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对不知寒。

金潭道中

宋代 陈与义

晴路篮舆稳,举头闲望赊。
前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
海内兵犹壮,村边岁自华。
客行惊节序,回眼送桃花。

晚望信道立竹林边

宋代 陈与义

修竹林边烟过迟,幅巾藜杖立疏篱。
恨无顾陆同携手,写取孙郎觅句诗。

刘大资挽词二首

宋代 陈与义

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
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

玉堂儤直

宋代 陈与义

庭叶珑珑晓更青,断云吐日照寒厅。
只应未上归田奏,贪诵楞伽四卷经。

寒食日游百花亭

宋代 陈与义

晴气已复浊,虚馆可淹留。微花耿寒食,始觉在他州。

自闻鼙鼓聒,不恨岁月流。乱代有今夕,兹园况堪游。

云移树阴失,风定川华收。曳杖新城下,日暮禽语幽。

乱行意易分,独赏兴难周。永啸以自畅,片月生城头。

留别心老

宋代 陈与义

老心霜下松,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

清明二绝·其二

宋代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题牧牛图

宋代 陈与义

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
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
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鉏。
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

后三日再赋

宋代 陈与义

天生瘿木不须栽,说与儿童是酒杯。
落日留霞知我醉,长是吹月送诗来。
一官扰扰身增病,万事悠悠首独回。
不奈长安小车得,睡乡深处作奔雷。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

宋代 陈与义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兼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菩萨蛮(荷花)

宋代 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睡起一篇新。与花为主人。

次韵家弟所赋

宋代 陈与义

曹刘方驾信优为,不废东郊坐保厘。
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来枝。
定知来者倾三叹,共了流年费几诗。
瘀絮车斜敢将去,乐天那畏一微之。

曼陀罗花

宋代 陈与义

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
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上香。
烟迷金钱梦,露醉木蕖妆。
同时不同调,晓月照低昂。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