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明代 陈子升

少著经营便不禁,颓然诸念总无心。閒阶日影黏人驻,高树蝉声到耳沈。

强读只随风展卷,醒眠犹对鼠行琴。有时早起缘斋沐,散发当头瀑水斟。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将之吴越留别亲友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童年随历宦,胜地祇谙名。记得山川遍,重为老大行。

垂杨萦越岸,娇鸟入吴声。谁谓家乡远,逢人识父兄。

同梁颙若归西山草堂留题二首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通津深入小桥斜,城里青山即到家。善读父书藏旧草,閒携儿戏玩晴花。

水松雨后全生韵,石壁亭西不厌遮。仲叔自知无累邑,劳君樽酒对桑麻。

宿城西与麦盛际

明代 陈子升

杠门新一出,听尔话汾州。远梦断山驿,冷烟生海楼。

得僮吴语变,开箧汉碑留。莫恨田方老,还应教魏侯。

赠暮冈内兄弟

明代 陈子升

上池之水玉山禾,黻佩今如负戴何。地主或兼怜宅相,暮冈全不比朝歌。

即伤饥渴牛羊下,不数于思犀兕多。自惜流离真琐尾,入林端倚硕人薖。

山寺听蝉

明代 陈子升

偶同高士出,一路听蝉嘶。雅尚宜秋露,何心怜夏畦。

晚风清梵外,茂树翠微西。复此令人远,依依飞鸟栖。

飞燕咏

明代 陈子升

射鸟还来凤,君王总不知。承恩看合德,玉面发赪时。

既作前诗因阅袁公安即事起语云个是春江旧舞楼海棠花下小梁州爱其 ...

明代 陈子升

个是春江绝艳船,芙蓉塘外小游仙。偶看竹泪回双袖,全谱枫香入四弦。

细马驮来羞虢国,流莺惊起隔韩嫣。东南亦有秦家女,白日高楼只爱眠。

江上吹笛

明代 陈子升

日夜龙吟人不知,因之截竹江间吹。风呼一叶应高鸟,云裂四天敲冻凘。

谁复咿嚘塞蚁穴,直当演漾浮天池。悄然终曲入怀袖,不见其人千古悲。

任公祀名宦祠

明代 陈子升

异朝犹仰大夫贤,往昔曾闻父老传。风宪直能戡日本,外台偏肯有中涓。

开藩预有三槐兆,带印兼为五穗仙。今日孙曾修俎豆,海南新荐大鱼鲜。

珠江与严伯玉话旧

明代 陈子升

鸣鸟难闻羽翼稀,身馀萍梗涕沾扉。故山在客云松老,初服从谁昼锦归。

世弃君平方卖卜,年高蘧瑗早知非。南中芜绝乘骓路,目尽吴阊匹练微。

陶钜标行人见讯却寄陶有旧欢故调之

明代 陈子升

会稽何处学逃名,苕霅烟波一叶轻。行李旧恩衔帝阙,落梅新唱动江城。

十年星散杨朱路,半枕云愁宋玉情。莫是南中留桂树,皇华归客赠生平。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一

明代 陈子升

欲采琪花去,云深不可知。青天难矫翼,尘世总低眉。

方朔何容易,灵均有所宜。金丹如可授,会是别渑淄。

游峡山

明代 陈子升

轩辕二帝子,弄笛开禺阳。江岸扁舟客,闻钟到上方。

仙灵今阒寂,云水空青苍。欲遣愁心去,猿声岭外长。

以诗代书呈诸公

明代 陈子升

我生澹荡本无忧,生产萧然无所求。楚楚摊书独南阮,栖栖环辙或东丘。

床无阿堵何劳撤,路有明珠怯暗投。同异仅存黄马论,纵横敝尽黑貂裘。

几回变态翻云鸟,只自忘机对海鸥。岂知世事争排击,水静偏逢乱石激。

当年倾意尽江河,谁是衔恩见涓滴。一饭今惟感漂母,百金可怪谋洴澼。

蟊贼伤苗越陌阡,射工伺影含砂砾。莫是豪强归阘茸,奈何贫贱招仇敌。

士龙父祖人所知,司马文章空尔为。意气必须天下士,风波翻自里中儿。

愿同知己谈深浅,不厌旁人说盛衰。傥逢晏子鞭堪执,欲绣平原难买丝。

休言伏枥年将暮,剪拂长鸣是此时。

腊兴

明代 陈子升

征西仗剑倚霞开,献岁新谣独酒杯。明月半帘虚入燕,白云层峤女舒梅。

筝调静女鲛绡卷,阵破愁胡羯鼓催。兵甲尚悬春帐梦,盈盈碧水隔高台。

四臣咏 其二 陈文恭献章

明代 陈子升

白沙溯洙泗,展副真儒名。应龙能屈信,天爵谢尊荣。

居楼符碧玉,及门尽豪英。遗范有馀仰,吟写胥神明。

访丹霞先生

明代 陈子升

屏居不肯出,便老即迷邦。渔艇独知汉,鹿门原姓庞。

白云侵隐几,雕虎过吟窗。问我从何至,一樽浮越江。

寄林信卿广文

明代 陈子升

增江仙岭下,君寄一毡寒。欲饱青精饭,非耽苜蓿盘。

鸟吟山户晓,虫篆竹书乾。我有怀仙操,横经试一看。

厓门吊古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南渡何因断好音,两厓松柏昼阴阴。鱼鳞屋里君臣会,羊角风前社稷心。

重译海遥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中原仓卒移龙战,泪尽玄黄根至今。

和薛秀才旧识邯郸歌姬后入靖江藩府藩国遭乱姬便流落偶于逆旅逢故 ...

明代 陈子升

名士倾城两不惭,丛台歌舞系征骖。绿珠终合藏金谷,碧玉曾闻床汝南。

绠断银床飞桂瘴,弦更瑶瑟怨湘潭。西风短鬓劳相问,惆怅当年玳瑁簪。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