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安乐窝中惟自得,逍遥公后解相寻。偶逢已是难忘处,独往方谐莫逆心。
僧过落棕思暂坐,蝉堆隔水益长吟。空馀倦倚江楼客,数尽晴峰日又阴。
与郝载匡夜话
床如丁字置,夜与郝生谈。世故淡边谢,禅心嚣里参。
轻装分絮被,归计在松庵。莫谬推师长,知君青出蓝。
奉题欧先生南圃
南圃人安节,东篱菊吐英。苍凉开画色,閒暇读书声。
远水浮秦树,斜阳澹汉城。所欣吟月下,一傍古松行。
得钱牧斋宗伯书
吴江飞雪上梅枝,海曲人归积雨时。双泪正缘乌哺尽,尺书还为雁行悲。
生身金粟能深信,博物张华谬见知。远目不堪迷匹练,梦周今已觉吾衰。
伏波祠
遥遥汉交阯,初识汉将军。偶尔明珠谤,繇来铜柱勋。
春江激怪石,夏木栖寒云。世鲜爰生笛,劳歌如可闻。
三子赠答诗 其三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
同旷圆大师庞若云诸子游家牧止深村别业
深村好林沼,况乃属深春。最是闭门者,偏宜摇艇频。
花繁初露子,竹密竟遮人。觅得青莲种,从来不染尘。
重入庐山归宗寺受天和尚戒答西堂角公见赠之作用韵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三堂诗 其五 五老山堂
阿五皤然老,尝游五老峰。归来环堵内,高卧对云松。
入光孝寺宿自先上人兰若
三城秋动白云层,旧地重游独拊膺。觱篥声中才避寇,菩提树下且寻僧。
危巢鹊顾香台饭,暗路人归古殿灯。君问穷愁不堪说,虞园书破剡溪藤。
八音二首 其二
金隍归骑杳无踪,石阙衔将玉箸重。丝履远游愆雒女,竹枝清唱懊吴侬。
匏星妾让牵牛匹,土块谁颁汗马封。革绪风时初景在,木兰秋晚罢芙蓉。
赋得明月照积雪
凝阴宵忽豁,高下总晶晶。冷气能相荡,空光只自盈。
梅疑无地落,鹤见有身惊。头白绳床上,安禅故一行。
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
八千里远谁堪客,第五名高尔过人。竹户闭曾因学道,金台到便不忧贫。
阵寻涿鹿棋无敌,店倚蜚龙药有神。知向嘈嘈弦管里,细吟佳句属乡亲。
山居闻吴客来五羊多是旧游遥有此寄
月冷吴江枫叶声,莼鲈遥慰十年情。旧游半倚生公石,新语重携心贾城。
麟阁惊心仍草莽,鸡坛回首识肥轻。何当七发开眉宇,秋晚观涛气暂平。
哭容舍人
潜颖趋陵苕,春秋欻崇朝。英年遵凤池,凤池悽泬寥。
环海既尘转,洪炉使金销。美人减膏沐,冥思寤华宵。
宵华宵已冥,魂兮为难招。重闱黯不处,天路空遥遥。
何以致子哀,涕泗霏寒潮。
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 其五 秋思
佳人兰室寤青阳,朱鸟窗临堕马妆。一夜秋风下庭绿,几家明月照流黄。
琵琶声断羞和戎,锦字书回拜护羌。犹自留情顾华寝,岂知牛女限河梁。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二 关山月
边月散边霜,长城月正长。狼烟虚远色,驿火断寒光。
北照惟依斗,南临一望乡。营门钲鼓静,昨夜遁贤王。
四臣咏 其二 陈文恭献章
白沙溯洙泗,展副真儒名。应龙能屈信,天爵谢尊荣。
居楼符碧玉,及门尽豪英。遗范有馀仰,吟写胥神明。
四咏 其一 循东陵
循东陵兮怀故侯,圃秋瓜兮农之俦,我今安知嬴与刘。
夫君资我端章甫,文身断发将焉取。不如蝉蜕圭与组,身齐逸民此终古。
哭朱远公
绝技翻如不爱身,奄然朝露坠萧晨。臞形自合骑高鹤,生态空归画美人。
世上名从莲社记,扇头书作蕺山珍。平生拌得称文弱,遗嗣如何遣负薪。
赠杜光生
对尔城南近,来从路几千。一寻铜柱迹,罢饮锡山泉。
带甲归环堵,家丁尽下田。心肝缘若个,长泛左江船。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珠江与严伯玉话旧
送董无休还会稽兼寄陆惠迪子占兄弟
冬心 其一
送谭说剑
始安寻颜延年故迹
游峡山
口号讯黄公
将之吴越留别亲友 其一
罗浮胡蝶歌送屈翁山之金陵同梁芝五陈元孝席上赋
感秋四十首 其十三
听歌篇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其六
移居 其二
厓门吊古 其二
思旧诗 其七
山中七夕
佛日至端州
送查伊璜还浙
思旧诗 其三
感遇十八首 其七
飞奴行
二鸟诗 其一 唐宫鹦鹉
赋得秋水寄怀友人
步摇
游弦
访黄仪部
圭峰戏呈友人
赎琴
入黄山谒檗庵和尚 其二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七
代赠效李义山体
续成语四首 其二
感秋四十首 其十九
寄赠泰和萧子
和恼公
江涨雨甚浩然兴叹
南侍御谪藩幕至粤赋赠
答旷圆大师罗浮见寄次韵
客中自慰
旅馆折蜡梅花贻王衡之
丰湖 其四
山寺听蝉
送谈蘧怀游潮阳便还京江
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 其二 朱鹭
乡中有井出泉甘冽好事者浚而识之邀予为咏
城西七夕
赤花洲七夕同李樵怀家皖公
用齐梁体作唐律
感遇十八首 其二
过沈郎舟中题赠
草有雁来红者又名老来红戏题
落落
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
虎贲将军
增葺居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