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升
会稽何处学逃名,苕霅烟波一叶轻。行李旧恩衔帝阙,落梅新唱动江城。
十年星散杨朱路,半枕云愁宋玉情。莫是南中留桂树,皇华归客赠生平。
感秋四十首 其十六
袁宏运租去,甘与众佣群。日为千仓积,非因五谷分。
舟中看皓月,身外比浮云。偶尔成高咏,偏教谢尚闻。
止酒示内
接篱空与酒人偕,憔悴身依楚水涯。典却鹴裘司马渴,梦回鸳禁太常斋。
花间绮席年今老,柳外旗亭雨更霾。犹为细君时割炙,陆沈何处进如淮。
客馆秋夕
每日无憀此客居,吟过晚市息喧呼。湿烟满灶随僮懒,高月黏墙怕影孤。
秋色当空看去淡,道心于物损来无。曲肱便作家林梦,羞向城西伴夜乌。
赠脂落上人住景泰寺
常时住山意,独与老夫论。眷属恒相外,云峰觉尔尊。
向人求箬笠,并鸟过松门。度得中餐饱,疏泉注茗根。
金陵 其二
往日南京事,閒时共尔论。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
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
西游归贻王大雁侄元孝兼怀梁阜己
重城郭外野溪滨,讲德谁能似此亲。暂别却无高卧处,薄游还有柳归人。
心如蠹柳常经折,字泣鲛珠不救贫。万里声名千古业,只应相爱寂寥身。
舟中瓶梅 其一
顾影中流棹并斜,寒姿清切望天涯。绿珠价重曾名井,碧玉生来自小家。
乱却游蜂过别苑,添将立鹭写晴沙。即看琐碎明珰色,何处扬帆采石华。
附集王辋川句
之子去何之,愚公谷正愚。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
三堂诗 其五 五老山堂
阿五皤然老,尝游五老峰。归来环堵内,高卧对云松。
将归九江村旧居先寄亲旧
浮家今拟动归桡,家在中洲宛转桥。菊落秋英频扫径,池平春水渐通潮。
妻儿已解安容膝,亲友难忘是久要。斑鬓经冬拌白尽,青山如画待归樵。
同朱五瑞吉人兄弟游画溪
君家兄弟好,邀我画溪游。一幅展松雪,几回来隐侯。
停桡访高阁,过树俯清流。已得忘筌理,持竿何所求。
送远集古
艰危须仗济时才,儒术于我何有哉。万里只携孤剑去,群心能捧大明来。
忽蒙汉诏还冠冕,更取峰霞入酒杯。期向金陵醉江树,东山朝日翠屏开。
凌江中秋
舟缘清浅发重湾,八月潮生客好还。世乱随时忘涕泪,月明今夜尚关山。
即飞白羽催军令,自拂黄尘定壮颜。四海转输劳尺泽,菰芦何处钓竿閒。
七夕珠江汎舟同豫章黎左严陈元者同里黄逢永黄季恒黎美周席上有赠
珠江指银汉,相见复相亲。往岁悲秋客,都为乞巧人。
南流豫章水,或有雒川神。深夜星前酌,依依溪上蘋。
晓题楼上
年来踪迹太东西,归卧高楼思转悽。睡醒五更闻百舌,朝朝都在一枝啼。
卜筑
九江村色明,三径欲经营。最喜池塘遍,圆波连月生。
此中有桑竹,无以异蓬瀛。谁信扶摇翼,而甘择木情。
奉答业师欧先生见怀之作次韵 其二
几载谈天辩五车,浮云城阙望弥遮。洲中有橘千头实,墙下无桑八口家。
金石古文封小草,丹青明誓托繁华。每从南郭欣闻籁,终负东陵懒种瓜。
怀欧大之康州
君向西江去,西江春水深。回看升斗水,犹苦涸鱼心。
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
愁寂孤村阅九春,二樵烟霭若为邻。素馨田外苦吟客,红翠声中肥遁人。
一昨梅香薰水部,祇今蓬户笑山宾。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濛问矅真。
詶韩叔夜
行子极秋气,盘旋竹房清。邑宰来相存,促膝非世情。
告我一高贤,名家自鄢陵。永嘉行罢秩,贫胜南阳耕。
肝胆倾四海,旷若云山晴。旅寺邻咫尺,奚容隔平生。
相见欢称诗,高谭金石声。我观靡靡者,俗尚纷营营。
非君激新论,谁能闻典型。愧我客临邛,如君诚长卿。
传音归故林,千里皆和鸣。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石埭昭明太子庙
舟中瓶梅 其三
岭南牡丹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十 难忘曲
遥送孙无言自扬州还黄山
南侍御谪藩幕至粤赋赠
喜翁山道人归自辽阳作
渔艇鸬鹚 其一
丰湖 其二
寄潘子
春初答曾笃卿去年见赠之作
题故园龙眼树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舟中瓶梅 其四
次韵寄答某
甲辰小除夕作
答旷圆大师罗浮见寄次韵
邺中
白发三首 其一
念珠
与郝载匡夜话
元夜咏灯影
落落
送谈蘧怀游潮阳便还京江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六
寄慧公上人用前寄在犙禅师韵
咏陈思王
咏萧何
赎琴
陈村
寄陶仲调
感遇十八首 其十三
四会访朱子敬表兄学署
乡中有井出泉甘冽好事者浚而识之邀予为咏
失题 其五
倡妇思
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 其五 秋思
望庐山铁壁崖寄阿衍大师
韩山操
赠池阳陈君
腊兴
明君怨
奉题欧先生南圃
陶钜标行人见讯却寄陶有旧欢故调之
赠张友声
丰湖 其四
厓门吊古 其二
赠徐安士
秋江夜汎
开先寺留呈山鸣和尚
赠杨明府
宫莺诗
赋得明月照积雪
怀芳篇寄徐子能
为孝廉弟牧止咏心性堂 其一
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 ...
客居五咏 其二 梧桐
东过郁洲与空和尚飞锡相近不及往讯归后作寄普雨澹归二上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