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六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六

明代 陈子升

南城起凉月,今夜好长歌。车马喧渐息,客心清奈何。

中天下风露,前月过星河。有酒且沈醉,安能忧思多。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中园坐月

明代 陈子升

独坐中园欲二更,栖乌寥绝树无声。六时莲水风微动,五色瓜田月倍明。

狭室自娱真已幸,离居相望不堪情。朝来雨过林林绿,閒夜谁教白发生。

对酒同黄子

明代 陈子升

酒酣耳热君勿喧,世上悠悠安足论。龟策不开严叟肆,雀罗终守草公门。

天空芳草催鸣鴂,寒入梅花断啸猿。痛哭穷途今泪尽,且回青眼看乾坤。

七夕戏赠小男

明代 陈子升

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

寄澹归上人

明代 陈子升

谏草重焚入绀园,昙花初发掩黄门。何能容易谈天下,祇学阿难白世尊。

南海潮音通瀑布,西泠花雨接风幡。二樵青翠堪相问,明月依依九逝魂。

客馆秋夕

明代 陈子升

每日无憀此客居,吟过晚市息喧呼。湿烟满灶随僮懒,高月黏墙怕影孤。

秋色当空看去淡,道心于物损来无。曲肱便作家林梦,羞向城西伴夜乌。

酒酣赠汪汉翀工部

明代 陈子升

杖藜无赖到东城,话到悬河酒遂倾。桂树小山成吏隐,桃花深水见交情。

欲持元赋还西鄂,却选青钱忆水衡。四座相欢重问我,十年忧患感生平。

赠赵双白

明代 陈子升

海底双明珠,月晕含天色。安能久沦没,当为海人得。

一人得此珠,怀之未敢出。一人得此珠,照乘行列国。

自然成剖符,神彩暗相射。愿言各珍重,崇此双珠德。

丹阳道士浇花歌

明代 陈子升

丹阳丹室牡丹台,台下鸡冠花独开。未到明年春烂漫,可知丹在道人胎。

赠脂落上人住景泰寺

明代 陈子升

常时住山意,独与老夫论。眷属恒相外,云峰觉尔尊。

向人求箬笠,并鸟过松门。度得中餐饱,疏泉注茗根。

怀一灵上人塞上

明代 陈子升

方袍经岁曳边尘,一雁横秋鵙送春。碎叶不飞穷海路,征蓬那顾住家人。

烟开山院临关月,雪映龛灯吊野燐。白马经尊驴背字,只今诗思几由旬。

步摇

明代 陈子升

步摇妆近赵王筵,名列琵琶最小弦。躄者井头羞上客,丱兮城里愿求仙。

偷来香麝薰周史,戴起金貂学董贤。犹笑卓家新寡女,远山眉黛画屏边。

予居客馆主人养白鹇又有持山鸡至并置笼中山鸡斗击白鹇损其毛羽予 ...

明代 陈子升

佳哉双白鹇,笼养君轩墀。雄者能知白,黑者能守雌。

自违林薮愿,戢羽感恩私。不争鸡鹜食,仍惜凤凰枝。

殊族逞嘴距,欻来将我欺。非赖有心人,安能脱羁危。

三谢主宾意,永怀云峤期。

七夕过李琬若希素兄弟斋中时有谈禄命者

明代 陈子升

秋宵疏柳下,群坐见双星。独作江头月,浮来满户庭。

候虫参语默,天爵测玄冥。莫论纷纭事,邻箫细可听。

寄周四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闽越烟波未阻修,春宫歌舞倚钩辀。遥知高宴鹏山上,笑问仙城旧贵游。

听叶山人弹琴

明代 陈子升

儿时操弄到于今,今日寥寥太古音。弹到无声方得手,听来如语只呈心。

瓶花上蚁兼香堕,研水涵龙逗海吟。近净耳根惟梵呗,即当携此就禅林。

续成语四首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施施乐其间,飘飘观彼粲。

厥中靡所蕴,卒与牺牲豢。寄言少年客,毋令居所慢。

四臣咏 其一 丘文庄浚

明代 陈子升

琼台峙海曲,博奥穷寰宇。史文繁复系,经义衍犹补。

论道殊耻今,多艺亦侔古。微特崇文朝,星云灿可睹。

舟中瓶梅 其四

明代 陈子升

山人衣白到扁舟,昨夜朝天露缀旒。世上波澜疑沐鹄,壶中形影不惊鸥。

囊须献笑分前席,内手知寒映敝裘。二十三丝丛水调,一时一瓣记箜篌。

送一灵上人出塞寻祖心禅师

明代 陈子升

曹溪学者楚臣裔,贝叶莲花卷荃蕙。经行忽感远游章,飞锡将穷沙漠际。

极北霜多芳草无,弥天路断月明孤。萧寺何方来白马,秦关空见落黄榆。

十载飘零祖和多,玉门投老非为将。化鹤难归华表前,牧羝更在天山上。

尔寻先觉岁方秋,鸿雁南宾尔北游。莲社称诗别庐岳,梅花赠远忆罗浮。

边沙往往销金铠,布衲一肩神百倍。到时好向故人言,知我愁心满沧海。

汪樽石生子诗以柬之

明代 陈子升

鹤攒丹顶雏方得,松结虬枝子正生。鼎畔金银镌福字,房中父母协官名。

预知冬月初勤读,便返南阳晚足耕。未晓红颜欢几许,东门飞鹊报西城。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