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寄答某

次韵寄答某

明代 陈子升

有怀秋色里,西望极乡关。人远三湘水,天开独秀山。

图书森宪府,牙戟换仙班。儒行惟尊宋,诗名恰类颜。

虞章披豸合,汉贝劳师颁。挥斥风云际,绥宁楚粤间。

辕门邀七萃,妆阁侍双鬟。子月阳方进,臣年鬓未斑。

建陵飞檄出,临武凯歌还。招隐承相念,衰迟敢浪攀。

掞天雄笔丽,照日大旗殷。秖觉西江注,能浮钓艇閒。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哭药地和尚

明代 陈子升

青原山色皖江湄,不道来寻是别时。世出世间双泪尽,吾师吾友一心悲。

难趋觉路呼元伯,谬以音声见子期。从此无生的须学,净名仍要药王医。

赠杜光生

明代 陈子升

对尔城南近,来从路几千。一寻铜柱迹,罢饮锡山泉。

带甲归环堵,家丁尽下田。心肝缘若个,长泛左江船。

寄怀祖心禅师

明代 陈子升

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思旧诗 其三

明代 陈子升

泉流惟源浚,亹亹克声闻。灵镛警逖峰,含珠纳飞晕。

讵知榆枋抢,愿恣天地运。所与四海贤,荡鄙复袪吝。

惠而能好我,不绝瑶华问。

春溪独往率尔遣怀

明代 陈子升

林香迎杖发,一路落橙花。复被鸟声引,溪南人几家。

暄风吹日动,细水向田斜。即事可深悔,平生白鼻騧。

感秋四十首 其二十六

明代 陈子升

南城起凉月,今夜好长歌。车马喧渐息,客心清奈何。

中天下风露,前月过星河。有酒且沈醉,安能忧思多。

张友鸿司李招饮竹深书屋王衡之工部适自白下至

明代 陈子升

华堂屏歌舞,深馆特邀余。馔倚商周鼎,杯参甲乙书。

论心欢有素,赏句讶无初。更喜同声至,休令促膝疏。

展观朱仲韶所画梅花作诗寄怀

明代 陈子升

梅花开棐案,岭路未曾知。偏是南州士,孤芳劳我思。

青山无半亩,白眼亦多时。君解轩辕历,崆峒何处期。

走笔因柬止言澹归二上人

明代 陈子升

郁郁谁能滞此乡,飞鹑走狗共津梁。钩辀笑客行不得,灵寿扶吾当自强。

句漏洞中期葛令,扶摇枝上过云将。寄声白足同心侣,古月明灯何处堂。

宿栖贤寺

明代 陈子升

听得万松声,如传五老迎。到门云旧识,释子晚经行。

怪石云衣覆,虚寮夜瀑明。终期此禅寂,安用昔贤名。

龙川

明代 陈子升

漠漠龙川水,轻舠溯浅滩。欲于风气得,已作霸图看。

花蔓零魋结,莺巢暖汉官。斑骓自骄蹇,客子动征鞍。

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

明代 陈子升

伊昔操柔翰,何期逐转蓬。克家辜旧德,报国竟无功。

不朽高前训,所思维古风。愁增青琐秩,赋在明光宫。

几度哀时命,微吟守固穷。幸生惭散木,不觉复雕虫。

秘想开丹枕,幽思放八鸿。青山尝独寤,白社向谁同。

夫子步趋远,烟村花木中。吟边贫是乐,静外气弥充。

今日前闻在,一言千古衷。俗情不厌拙,文字若为工。

何以循三省,新篇寄一通。高秋吟望尽,搔首更书空。

感遇十八首 其十六

明代 陈子升

西方金仙化,寂灭性长存。维摩有家室,乃入不二门。

圣贤在忧济,于此未暇论。嗟彼猥鄙儒,讥驳徒嚣喧。

操舟苦风浪,如何笑轮辕。儒术不自尽,如何谤世尊。

大历琴

明代 陈子升

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最是同閒止,商歌入旧林。

初返故园

明代 陈子升

昨上归舟寻水云,故园閒旷使情欣。无穷月色坐皆见,不断花香行即闻。

五亩宅边敦素业,三层阁上蓄奇文。梁间燕子似相识,飞下小塘衔嫩芹。

素馨鹦鹉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香国生毛羽,飞来震旦遐。分明鹦鹉鸟,莫道素馨花。

被雪心偏热,含辉影故斜。迦陵音自足,凡鸟慎无哗。

二月二十二日

明代 陈子升

罗浮二月春如烟,江花酣春入眼鲜。句漏就丹未免俗,陆郎怀装殊自妍。

素丝皎皎在所染,黄雀飞飞谢少年。五湖四海青眼几,与尔剖符知英贤。

赠华林监院电公

明代 陈子升

来城常作客,向寺即如家。佛子住才去,閒房飞供花。

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

寄黎左严

明代 陈子升

登台问梅信,君有故人心。老作南州卧,愁连东海深。

好风通语默,皦日慎飞沈。相约关前路,匡山且入林。

寄慧公上人用前寄在犙禅师韵

明代 陈子升

袈裟西出雪峰寒,舍卫曾分一钵餐。白马经惟童寿译,黄梅心自祖师安。

春江欲引回肠去,浊世宜将慧眼看。居士辩才今善病,君来酬对未应难。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