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子壮
三五流光亦可攀,玉笙清怨不消閒。一装好趁如云出,莫误鸡鸣急度关。
闺词四十首 焚香 其二十二
深院莺啼静掩门,博山垆火拨黄昏。金蟾齧锁空何意,斜印梅梢片月痕。
题绿珠祠梧州
逝水徒传金谷园,荒山谁识绿萝村。生辟故井难销艳,命薄高楼敢负恩。
燕子频来多恋主,杜鹃啼断为招魂。恁君一和懊侬曲,自有人将孤笛翻。
留春词 其六
游冶儿郎亦太颠,骑马看花已十年。北客昨来还借问,皇州春色尚依然。
北望台月夜独眺
虽非岩谷里,孤啸亦孙登。月月晴无减,光光景欲层。
元珠如可得,黄鹤会须乘。五岳真拳石,齐州安足称。
送黎君选同龙友北上 其三
一经携谒圣明初,东阁还开旧秘书。诸父声华满霄汉,故人文似定吹嘘。
送黄君常游武夷兼寄胡瓯宁
罗浮何日返,行糈宿黄精。天入建云密,春开闽霭清。
宓琴山水曲,嵇驾弟兄情。若问乡人宴,应知重客名。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七
琵琶洲上载琵琶,碧玉妆成自小家。楼船里面笼珠翠,亦学邻舟叫买花。
有酒
门前有酒名,终日饮其醇。客来复解带,待我劝逡巡。
比邻歌吹响,变为泣声频。铭旌高剌天,刍灵扬道尘。
亲威纷相送,冠盖果偏璘。北邙一以返,声势赫要津。
不知光景易,此意竟谁申。灼灼桃李花,到日等荆榛。
春日道院奉和王师相
彻城车马剧,于此亦销忙。草色春侵院,松声晚韵房。
玉壶将月贮,宝鼎合烟藏。即使山中相,还劳辟谷方。
闺词四十首 斗草 其十六
女儿三五漾春风,蠲忿忘忧人袖中。谁唱青溪小姑曲,搴芳未过合欢丛。
垂丝牡丹
下马金尊酒正匀,啼莺玉箸怨偏新。岂因夜雨多媒妒,揉碎宫前一片春。
和黄士明少宰四首 其二 咏柳絮
望去千丝碧,飞来万玉明。高低非一态,蜂蝶不相惊。
乍拟纷纷雪,宁为泛泛萍。隋堤三月莫,沾惹舞衣轻。
郑太史既游罗浮访我月泉精舍入小嫏嬛同赋
拟从脉望隐嫏嬛,长揖烟霞小洞天。佳句欲邀桐叶满,新泉堪试月华边。
遥闻芝草山中约,已入梅花梦里还。倾盖逢君头未白,汉庭休笑子云玄。
三水候陆观察座师
蛮水滔滔转战馀,主恩遥借外台居。十年谁问康成业,四野人瞻孟博车。
乍觉鹏风驱海蜃,相将军雨足江鱼。汉庭此日推文武,不数重来谕尉书。
为陈廉茹太史兄弟奉寿尊甫涧云先生
太邱道广宜贤后,二子声名挂北斗。吴中四姓不足豪,汉家万石兹能有。
安歌鼓瑟罗中堂,文茵锦胜粲而双。报导金华暂辞直,莱衣犹似鹭鹓行。
国琛元圃照人如,共传出蚌报恩珠。不信试看沧海月,岁岁年年春满壶。
为张长洲题四世恩荣册
雨露青葱挺桂林,云霄乔木并棠阴。重台仙令双凫候,百里吴天万笏临。
移剧已知调瑟手,抚时初见济川心。人传四世公侯复,不独年来阀阅深。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九 井水甘洌人来汲皆曰礼部井云
神仙开古甃,风雨过閒亭。猿饮如相接,龙吟或可听。
缕烟秋叶下,残梦石林醒。未必人间世,滔滔有浊泾。
留春词 其三
楼下春郊白马嘶,楼上佳人玉箸啼。自是王孙归未得,肯将芳草怨萋萋。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六
蹀踏参挝作态狂,往来惊起野鸳鸯。冯夷欲掣群龙舞,五月江波特地扬。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 其二
广文先生囊不空,閒携童冠咏春风。相传洛下书生语,尽解人颐七字中。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寄赠温侍御温前今按闻楚有声特申巨济之望云
八月十六日夜宴
祈雨斋居 其二
叠前韵为公逊拨闷
为冯青方铭杖
禺阳杂诗 其三
闺词四十首 凭栏 其三十一
夜过嘉可和何公子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六
玉虚宫
咏白莲十首 其七
春日同张孟奇太守王幼度明府连集东皋
闺词四十首 藏钩 其二十
奉赠乔年伯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四 燕
直讲纪咏 其六
漱流石
对菊绝句 其七
为黎瑞生题其先世画龙
留春词 其七
与客泛舟浮邱 其二
直讲纪咏 其四
与客泛舟浮邱 其三
闺词四十首 趁燕 其十四
竹枝词 其四
观黑帅还朝图有感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八 葵花
赐环纪恩 其一
送喻大中丞巡抚浙江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一
鸡鸣歌
对菊绝句 其四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十首 其八
诃林送区启图应试北上 其三
江行见暴骨五具诗以埋之
与客泛舟浮邱 其一
坛夜
流溪曲 其三
与木之围棋嘉可诵弇州和长庆诗仆亦和此二章 其一
冯桢卿给谏为尊人青方新开园亭邀同卢本潜都谏过酌 其一
直讲纪咏 其一
竹枝词 其三
对菊绝句 其十
祈雨部宿呈李金峨大宗伯林鹤胎左宗伯
秋夜即事戏赠何龙友
智海入罗浮送以四偈 其四
悠悠曲 其三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十首 其二
别意 其一
灵济宫
佛日与诸君泛舟江上俗是日已陈龙舟之戏谓之出水龙
咏白莲十首 其九
闺词四十首 佩兰 其三十七
庆翁寿图赞
夏日曾元鲁方伯邀同修若二上人黄弈客阁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