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怀母舅朱箕作先生

答怀母舅朱箕作先生

明代 陈子壮

桃花水阔九江滨,兰桨经时一问津。愧矣刘家评月旦,难于郢客篆阳春。

窗间蜗篆摊书后,谷口莺声对酒频。不为京尘能障目,停云兼寄倚闾人。

诗人陈子壮的古诗

直讲纪咏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稽首飏言一再申,上容渊穆俯微臣。情知斋室先瞻拜,五帝三王列圣人。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 紫薇花

明代 陈子壮

紫府花临户,丹砂为结胎。轻盈能自艳,凌乱不胜开。

岂以身沾著,都非意剪裁。舍人美诗句,书赐迩英来。

竹枝词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淮北抛荒已渐多,争乾争雨奈时何。东庄秫薥西庄麦,愁向南人说稻禾。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十二 茉莉

明代 陈子壮

乡园篱落物,珍异即倾都。三日香随席,前生顶上珠。

却清炎热尽,可和雪霜无。消受南中载,风流汉大夫。

庄景说奉使靖江王邸往来五羊见访赋此赠别 其一

明代 陈子壮

禁苑春光渺后尘,采风何地不咨询。千年铜柱开藩邸,一日金銮捧命臣。

赋比淮南山八桂,占当星汉月重轮。飞旌五两频来往,父老相望越水滨。

闺词四十首 微步 其五

明代 陈子壮

緰袜罗滕子细裁,金铃不响莤裙开。微尘只向波心觅,枉费陈王八斗才。

过酌公逊夜得霖雨喜而有作

明代 陈子壮

近市一重扉,觞飞雨亦飞。清澜即濠上,骤瀑似山围。

始觉滂沱应,虚疑稼穑非。苍天放行乐,携手莫教稀。

送龚培赤随谢简之越游

明代 陈子壮

鱼鸟情亲自竹林,江湖不负远游心。军中阮瑀多优渥,门下袁郎独赏音。

藿食定知弹铗易,布裘端及授衣深。分明一棹剡溪曲,画里名山尽意寻。

亭上 其一

明代 陈子壮

沙草连飞太白云,南征遥度水犀军。閒中一散机心事,留客楸枰过夜分。

舟中呈黄子

明代 陈子壮

半生烟水梦,今日细须论。垂钓饵何设,看云意自存。

鸟声高竹店,人影暗花源。遂欲携家口,躬耕住鹿门。

咏白莲十首 其四

明代 陈子壮

水月灵因一样光,暴心还愿待秋阳。那知皓皓江潭畔,十丈红尘染客裳。

西樵大科峰

明代 陈子壮

失却樵丘第几盘,狂飔吹动海天宽。只惊南国多回雁,谁解西风沉驻鸾。

村树半沉云咽响,客衣遥泛日分寒。怅齐小鲁何如此,消与吴阊疋练看。

四骏歌

明代 陈子壮

上阶煌煌耀寰宇,中有星精为造父。遥从传舍坠天閒,化作飞龙翼神武。

同寺孳生多逸群,名藩进献烂如云。公徒无事閒游猎,长成赤汗兼兰筋。

官家酷爱止四匹,太平之騟夐第一。紫花点点缀乘黄,御仗光辉绚朝日。

青丝络脑金盘陀,追风蹑景何啻过。尚方豢养真无并,吉云之草玉山禾。

次有玉龙媒沃若,银鬃雪尾称维骆。琼岛春云任蹑翻,太液晴波惯超跃。

吉良之乘驯且良,唐家六厩避雁行。朝而刷燕夕秣越,不与凡马争腾骧。

最后一匹璇台骏,三花飞凤文成印。曾听西母白云谣,九色斑麟倍轻迅。

方知俶傥更权奇,我皇致此服九彝。圜丘方泽间一驭,金舆玉辇相委蛇。

燕昭筑台高突兀,剧辛邹衍徒骏骨。不惜淋漓锦障泥,为君立扫长城窟。

偏当艰险见豪雄,矫首天衢如踏空。谁能趣步诡遇子,依依栈枥论馀功。

流溪曲 其一

明代 陈子壮

遁甲雷文不是奇,游魂一鼓飒惊飔。将军自试摧妖剑,岂为杨村费出师。

有酒

明代 陈子壮

门前有酒名,终日饮其醇。客来复解带,待我劝逡巡。

比邻歌吹响,变为泣声频。铭旌高剌天,刍灵扬道尘。

亲威纷相送,冠盖果偏璘。北邙一以返,声势赫要津。

不知光景易,此意竟谁申。灼灼桃李花,到日等荆榛。

闺词四十首 围棋 其三十二

明代 陈子壮

赌胜欣然共适情,日长无事倚楸枰。异香缥缈非人世,玉树前头落子声。

夏日曾元鲁方伯邀同修若二上人黄弈客阁集

明代 陈子壮

夏阁兀平林,清谈白昼深。晴山当一面,风翠恰盈襟。

鹤过时留影,蝉移不辍吟。看君有真赏,弈旨与禅心。

和逢永水松

明代 陈子壮

此物宜乡国,寒泉不待盟。蟠生即涧底,天籁信涛声。

风雨龙鳞见,阴森鱼甲明。抱香知可爱,岂是众人情。

边报 其二

明代 陈子壮

复套功非拟,收降意亦危。只今誇羽猎,似欲变旌旗。

西插多兼并,东江数叛离。独看□运去,凭仗信天时。

册封

明代 陈子壮

贯宠刑家吉,班仪执事虔。共看金册出,特使上公传。

藩器宜皇子,宫釐启奉先。嫔妫夙虞德,累葛定周贤。

陈子壮

陈子壮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28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