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程通
林花雨过锦成机,岩壑云生石有衣。烟外数村牛马息,天中双阙凤凰飞。
清朝蜃气连沧海,薄暮钟声出翠微。几度倚阑吟望处,翛然得意竟忘归。
敬和春景韵 其一
东皇布德育群生,二月仁风遍海城。原上草青堪放马,墙头柳绿可藏莺。
一尘不作天如洗,万景俱新日与明。朝退玉阶无个事,杖藜时向小桥行。
为葛士延题竹 其二
几竿晴影翠重重,远近犹分淡与浓。传入画图移不去,几回疑对月明中。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二
天雨黄金久不逢,翻成玉屑解漫空。都传先腊六花见,准拟明年二麦丰。
灞上蹇驴誇孟老,池边鹅鸭袭吴宫。右教武子能寒奈,绝胜囊萤几倍功。
和朱训导韵
江梅消息兆先天,便觉阳和布海边。世上有生皆德泽,辽东无处不桑田。
蓬莱仙阙三山晓,杨柳人家万井烟。真是太平新景象,愿将史笔纪尧年。
次项公韵
久客辽西苦厌尘,岁寒傲过喜逢春。江河二月坚冰泮,天地一元添物新。
怀母愁添堂北草,爱君思献涧中芹。宦途谁是知心者,赖有斯文骨肉亲。
梦萱吟
朝望天南云,暮思北堂老。展转不得寐,恻然伤怀抱。
有梦到门闾,宛然见萱草。秋风忽披拂,颜色宁复好。
觉来坐蓬窗,忧心有如捣。泪坠沾衣裳,天空月正皎。
次诸公见赠诗韵 其一
忠孝男儿合两图,如何欲进又踟蹰。王来海上初开国,亲在江南曾倚闾。
宣力几曾能汗马,报恩万不及慈乌。几回终夜空长叹,似觉中心半负初。
舟中阻风
不向亭衢跨紫骝,却从江上驾扁舟。风吹骇浪花翻雪,雨压低篷人俛头。
一日行时三十里,寸心怀却万千愁。明朝水净天无际,高挂云帆出北州。
次稚周岁
去年奔道路,今日奉衰麻。生汝一周至,感予三叹嗟。
桑弧先见志,诗礼可承家。唯愿早成立,贤能胜阿爹。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一
北镇闾山壮且峨,控临朔漠与儋罗。野无狐鼠能潜穴,海有蛟龙或戏波。
花木不嫌三月少,蓬莱偏近五云多。皇王自得安边策,何用神兵夜馘魔。
敬和春雪诗韵
东风吹雪遍埏垓,晓起推窗赏看来。三白定占春麦熟,六花不让是梅开。
连营旧是青毡帐,立地新成白玉台。谁忆长安有贫者,红炉煖阁为停杯。
题黄克文先生竹溪图
秀色娟娟翡翠滋,溪边新长拂云枝。明年一日春雷动,正是飞腾变化时。
送项公回浙江祭祖 其二
六载交情海样深,临溪那忍遽分襟。锦衣己遂还乡愿,白发愈坚停国心。
晚日客停莺哈哈,东风官路马骎骎。囊中莫道无馀物,御墨文章价万金。
春日即景
乾坤淑气正融和,九十韶光一半过。生意总归新草木,坚冰一洗霭江河。
日笼晴霭红披锦,水著微风绿皱波。最喜田家得生理,村村牛背牧童歌。
和项公韵
太平宇宙乐黎元,物物生生总是恩。香逐马蹄尘九市,光摇鳌背月千门。
蓬莱咫尺天颜近,辽海东南地势坤。自是良宵浑不寐,寸丹还对紫薇垣。
送施旦归湖州
梅雨微腥风自南,留人樯燕语呢喃。几年馆下思归客,此日江头挂去帆。
蓬岳峰联云朵朵,霅川水急石潺潺。高堂献寿称觞日,红藕花香袭苧衫。
奉使途中
轻云将雨洗尘泥,丹诏驰飞过小溪。草不知名随处发,鸟如相识出林啼。
韶光明媚诗情逸,道路崎岖客思迷。回首亲闱在何许,白云缥缈太行西。
敬和元宵韵
三五良宵春占先,太平风景乐元年。一轮光满千分月,九市灯辉五色莲。
紫陌游龙尘里马,玉楼醉客画中仙。君王欢赏成佳句,高出寻常几万千。
较猎
草深春暖马初肥,较猎平原晓合围。声振乾坤雷万鼓,影摇山岳火千旂。
苍鹰攫兔林间下,野雉惊人马首飞。击射竞誇谁得隽,凯歌齐向月中归。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一
天娥剪水作飞琼,散乱随风片片轻。草木霎时春共老,乾坤入夜马同明。
蓝关征马千年事,剡水扁舟万古情。翻笑海滨游猎者,归来何处觅行营。
程通
(1364—1403)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151篇诗文
和王长史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九
送朱大使朝京回迎父往福建任所
题石镜
和于博文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
三月廿五连
寄汪育德斋 其四
敬贺千秋诗韵
题孙允刚饮水轩
和曹先生春游韵
二月七日舟过桃源先是连日风浪至日恬静因而有作
敬和元宵诗
和曹先生体民韵 其一
舟次潇湘
寄方希古
送周生
寄春坊汪鲁斋先生
和胡公韵 其一
敬赋双头莲房
雪狮
送赵子艺疏侍
北地尘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三
寄黄侍御克敬谪归
瓜洞钟灵
敬和元日韵
寄汪育德斋 其二
爆竹
送詹观归省 其二
寿王诗三十二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八
元日 其二
敬和春景韵 其二
禅房夜坐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五
庆太守门人韩渊侍亲其兄从戍故弟得以归养
送金别驾赴广州太守
桃花马
敬贺元日韵
敬和桃花马图
次项公见示雪中诗韵 其三
过韩氏先茔
为葛士延题竹 其三
过吕梁洪
送夏佥宪
和曹同官韵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十二
敬和题宗谱韵 其一
兰亭怀古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其三
春日闻唐比部将至荆州 其二
敬和留别诗韵 其三
夜宴韩同年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