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梅
宋代 :朱翌
一萼红·盆梅
宋代 :朱晞颜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昭君怨·梅花
宋代 :郑域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宋代 :真德秀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宋代 :赵鼎
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彦修,钱塘人,名时敏。坐张天觉党,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宋代 :赵令畤
雪里梅花诗
南北朝 :阴铿
水仙子·西湖探梅
元代 :杨朝英
题梵隐院方丈梅
宋代 :晏敦复
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代 :徐渭
武夷山中
宋代 :谢枋得
霜天晓赖·梅
宋代 :萧泰来
古梅二首
宋代 :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解语花·梅花
宋代 :吴文英
花犯·苔梅
宋代 :王沂孙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代 :王旭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定风波·红梅
宋代 :苏轼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菩萨蛮·回文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四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五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六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七
早春取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八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九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其十
悲秋 其二
悲秋 其三
悲秋 其四
悲秋 其五
梅村先生枉驾相访,酒间商榷绥寇纪略,有感赋此
湘灵先生移居诗
奉和红豆诗
奉和红豆诗 其二
西陵曲
三十字母
灵苑寺
浣溪沙 鱼攒花影
鹧鸪天 咏藕花
临江仙 绿牡丹
秋日感咏
待旦歌
送别宪幕林树本之桂林
中秋夜至桂林,喜晤曼公、鉴在 其二
丙戌元旦,同远生芋园驿作
雨边老人行
楼船行,赠杨清江相公
读开少御史谏章漫书
痴虎行
哀江南 其四
哀江南 其五
哀江南 其六
哀江南 其七
哀江南 其九
哀素南 其十三
哀江南 其十四
哀江南 其十六
哀江南 其十七
哀江南 其十八
不合行
翠云峰初度
出黄土隘
曾吏部
新城令
读黄海岸先生「明夷集」
晤曾庭闻,卸熊子文给谏死难汀州
初度岭,与张太羹谈虔州事
虔州续歌
髯绝篇。听司空耿伯良叙述,诗以纪之
俞生行
密之与鉴在相依桂水,贻书招予。书怀二十八韵奉答
麻河捷
献玉篇
悲湘潭
饮侯商丘舟中,即席赋赠
别羊城
临轩曲 其一
临轩曲 其三
临轩曲 其四
张居士相访
题假山石
祥符寺溪堂
题吉祥寺茶山
同苏饶文宿吉祥寺二首 其一
同苏饶文宿吉祥寺二首 其二
送上方亮老
赠长兴王省元
偈六首 其三
偈六首 其五
偈六首 其六
偈四首 其二
偈四首 其三
偈四首 其四
和张贞居游仙诗(二首)
和张贞居游仙诗 其二
画山水图答大愚
画山水图荅大愚
御史中丞秦公
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
兵部尚书孙公
东京留守宗公
果州协和练使何公
河北都转运使王公
河东马步军副总管王公
吏部侍郎李公
吏部员外郎傅公
内使黄公
佥书枢密院事张公
太尉镇洮军节度使同知枢密院事种公
太学生徐公
提举京城四壁守御刘公
过澎湖屿
省试七月流火
把杂尔
威呼
穹庐
赠樊侍御戍雷阳道过阳江 其一
赠樊侍御戍雷阳道过阳江 其二
长宁公主宅流杯
口占示徒
咏秋兰
舟泊姑苏
河渚初睡
春宵即事
阅楞严经
幽居静坐
古梅歌
过永庆寺逢牡丹作
赠杨夫人
夏日晚晴
宿虹桥纪梦
青楼怨寄郭生 其一
青楼怨寄郭生 其二
紫兰
青溪曲 其三
安东平 其一
休洗红 其一
休洗红 其二
寄远(二首)
寄情十四韵
青楼怨寄郭生(二首)
与苏生话别 其二
襄阳蹋铜蹄 其二
怨辞 其一
闺情(四首)
五日泛舟得男字
与苏生话别(三首)
舟发沙溪
写兰(二首)
飞蓬
襄阳蹋铜蹄(三首)
四月一日雨
送张孝廉
三月即事
女儿子(二首)
安东平(五首)
泰宁病中
寄陈生回文
怨辞(二首)
野外
青溪曲(四首)
天香 其一
天香 其二
写杏花自题绝句
嘲僧惟恭
途中夏旱
贻内
摸鱼儿(黄时中入郡幕)
水龙吟(送人归江西)
客鄞江
吊琼花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秋夜宿淮口
题慈恩塔
望桃源洞
西子放瓢图
赠圣幢师
题春草堂 其一
题春草堂 其二
碧海
秋宵对月
题广爱寺楞伽山
巴川
望江南(西方好·六首)
望江南(娑婆苦·六首)
望江南 其十二
【双调】殿前欢 自乐
【中吕】上小楼 客情
【双调】得胜令_一见话相投
【双调】新水令_一春常费买
【南吕】香罗带 四季题情
老僧(一作郑綮诗)
谿叟
赠别傅生
望江南 怀婢
虞美人第二体
杨桥八景诗 其一 双桥虹影
杨桥八景诗 其二 汇水尖峰
杨桥八景诗 其三 庵墩灵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