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新城令

新城令

清代 钱澄之

旴江马初嘶,黎川火已彻。将军昼闭垒,高宴欢未绝。

县令夜登陴,殉城志早决。自言出关来,豫与家人诀。

敌来将已奔,城空令徒设。矢受南八面,衣湔嵇绍血。

所祈民命全,甘靖小臣节!朝廷未知名,里巷常呜咽。

或云梦为神,位与睢阳列。

诗人钱澄之的古诗

延平书怀

清代 钱澄之

江潭新叶落,庾信迥添愁。门掩千家雨,寒归万井秋。

戈船横浙水,铁骑绕虔州。昨夜金章下,传封恩泽侯。

昭江三首 其一

清代 钱澄之

光禄无家寄一舟,香炉茗碗坐江头。沈沙不是骑鲸去,好共湘累结伴游!

奉别朱文园先生入虔

清代 钱澄之

潦到文场二十秋,难馀偶被药宠收。朝廷多故官难择,科举成名志已休!

小草愧虚知己望,铅刀妄拟圣恩酬。即今匹马青烽外,惭负先生绛帐留!

临轩曲 其十九

清代 钱澄之

敕使凌晨候谢恩,口传天语浃春温。榜中怕有冯唐老,为报青年慰至尊!

梧州杂诗 其十二

清代 钱澄之

独树维舟处,联樯并楚伧。同官应有疏,入狱自伤情!

事定交如旧,天回论渐平。凄凉金给谏,破舫听人争!

行路难 其五十六

清代 钱澄之

招寻有伴入松关,我自栖山尔自还。别后望云无过念,团瓢只在数峰间。

戊子元旦

清代 钱澄之

晓色荒荒氛祲浓,杉关何计一丸封!半年常见双峰火,三户重销五夜烽。

城上乌啼稀击柝,帐中儿醉不闻钟。残生敢问绸缪计,好去寻山趁短筇。

曼公书至,得山阴师死事信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共羡吾师遇主知,五年车驾镇相随。边书忽到催朝急,密旨偏承下直迟。

血碧人间千载恨,柱摧天外九重悲。乘舆此日蛮荒外,左右颠危更仗谁!

衢州遇韦剑威

清代 钱澄之

落魄三衢市,风尘绝泪痕。对人声尽变,怪我发犹存。

生死浑閒事,衣冠是圣恩。吴江血已碧,犹是问王孙。

哭峡江曾二云老师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昔岁谬叨漳浦荐,主恩特诏试天官。书生不以先容进,国士偏承破格看。

一命滥参延郡幕,三年窃戴侍臣冠。同时知己捐躯尽,每念师恩泪未乾!

古诗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端坐不得志,出门横朱轮。辉光盈道路,车上意气新。

孙弘起牧豕,买臣方负薪。一言当天子,遂据要路津。

叱吒奔风雷,顾盼生阳春。如何贾谊才,终老长沙滨。

丈夫有时命,岂必终苦辛!

梧州杂诗 其二十二

清代 钱澄之

西来吕相国,闻丧独松州。恋阙情空切,收京志未酬!

天意难将测,不慭老臣留。寂寞纶扉内,先朝几白头!

贡川闻王郡伯死,为位哭之

清代 钱澄之

大运岂遽非,哲人遂云徂!我见谋国臣,太息无良图!

岂意匹马来,开门纵长驱。争降何纷然,常恐后至诛!

贤哉二千石,从容捐厥躯!夫子庄而简,薄官初剖符。

不谓贞松姿,临难表所殊!独湔嵇绍血,莫污温序须。

我生既已幸,我志宁可渝!乘舆咫尺间,岂复辞崎岖!

回脰望延津,吁嗟烈丈夫!

哭峡江曾二云老师 其三

清代 钱澄之

有客乘风自厦门,灵光孤殿岿然存。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

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

中秋夜至桂林,喜晤曼公、鉴在 其一

清代 钱澄之

苦忆朋簪趁客船,恰逢良夜聚樽前。风尘岂意存吾辈,须鬓休惊异昔年!

蛮地久居秋乍冷,故人相见月偏圆。乱来此夕皆堪念,震泽、双峰最可怜!

得刘客生信

清代 钱澄之

别君荒署露华凝,寒月清樽涕不胜!长虑一杯成永诀,可怜万不见中兴!

玉关岂料生能入,仙阙唯馀我未升!多少故人麟阁上,如卿兄弟最先登。

梧州杂诗 其十七

清代 钱澄之

粤东频奏捷,骁锐并争先。丑虏孤城合,蝥弧匹马搴。

定需坚壁垒,切勿恃楼船!西路援兵下,胡为不肯前?

桂林杂诗 其八

清代 钱澄之

撤防久不进,狡计定如何!铁骑严关转,奇功鄂国多。

肘应掣瓜里,胆故落麻河。公论中兴业,终归马伏波。

行路难 其二十一

清代 钱澄之

郡阁相邀揖罢还,传心御幄敢跻攀。使君莫怪频流涕,原是螭头旧侍班。

南京六君咏 其四

清代 钱澄之

铮铮杨御史,阉党共推君。「要典」三朝据,同流一死分。

漫嗟遮锦被,转恨杂鸡群!可信髯司马,投降最早闻。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47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