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谣
唐代 :于鹄
小儿垂钓
唐代 :胡令能
牧竖
唐代 :崔道融
池上二绝·其二
唐代 :白居易
牧童逮狼
清代 :蒲松龄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先秦 :列御寇
幼女词
唐代 :施肩吾
杨氏之子
南北朝 :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所见
清代 :袁枚
牧童诗
宋代 :黄庭坚
与小女
唐代 :韦庄
桑茶坑道中
宋代 :杨万里
稚子弄冰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舟过安仁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池上
薛氏瓜庐
蝶恋花·河中作
渔父词二首·其二
渔父词二首·其一
乌夜啼·春思
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吴山青·金璞明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点绛唇·春愁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雁荡宝冠寺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
满庭芳·樵
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山坡羊·燕子
汉宫春·着破荷衣
凭栏人·春日怀古
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次韵酬吴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水仙子·渡瓜洲
昼夜乐·冬
水调歌头·四明有狂客
酥乳
梦江南·帘不卷
清平乐·怀人
【中吕】满庭芳 渔
人月圆(中秋)
眼儿媚·玉京曾忆旧繁华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声声慢(梅)
柳眉
采桑子(樱桃花)
读书所见(六首选二)
日诗
虞美人 枫桥夜泊寄采湘
临江仙(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
月上海棠·孟婆且与我
疾邪诗
念奴娇(御制)
腊梅山禽图
菩萨蛮(用三谢诗“故人心尚远,故心人不见”之句)
纪旧游
纤指
声声慢(春)
后园居诗
再用前韵集句
宫词·新样梳妆巧
蝶恋花(商调十二首之一)
蝶恋花(道中有簪二色菊花)
水调歌头 与魏鹤台饮夫容洲,牟成甫用东坡
【双调】水仙子_仲春湖上雨
孤鸾(梅)
云台梅盛开呈单丞立之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玉井
谢刘学录惠诗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熙春台
新池答问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野亭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流杯石
谢建阳宰刘潜夫寄酒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棋亭
延平粹厅十咏·浣尘
行在端午
因读鲁论赓潘丈韵
叶吉阳赴任中道而返作居思堂以自娱以诗赠之
五月六日雨
延平粹厅十咏·天开图画
延平六月祈雨感应赓林堂长韵
吴江西赵仓及真帅
延平粹厅十咏·飞霞
延平书院落成柬诸友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紫气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第一溪山
谢潘瓜山游东湖惠诗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橘轩
延平呈潘王二丈
往桐城会傅侍郎葬次苏教思恭韵
挽杨夫人
谢雨清水岩
挽许郎中
往濑溪西重山观瀑分韵得还字
王主簿右州某日思其归因见黄华动渊明之兴方
挽乡守楼宗簿
望夕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群仙观
挽李县丞
闻延平水沴
问月
挽外舅
挽王侍郎
挽宋大卿
挽傅仲斐生母李氏
挽知府陈大著
挽张夫人
五月水益小园
挽方处士
挽方琼州恭人
同郑寺丞登西瀑
挽方佥判
往行都至严州乌驻馆阻水留二日
谢无碍菖蒲
挽吴太夫人
题隐居
题延平张相公庙
挽黄总干
挽方漕
题玉井
题延平李氏宅
挽陈通直
挽使相傅忠简
挽高兵部
往溪源祈雨赓李司法韵
题先陇
挽蔡汀州
题南康戏彩堂
题延平剑归阁
题王孙口致爽亭赓陈左史韵
题南康归宗寺
题妙寂寺
题丰颖楼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流花桥
宿羲丘桥
题蒲岩次陈侍郎韵
题西淙
题延平招演堂
题永石屏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百花径
送刘学录之建阳
送孙生季蕃归浙水
送师道弟调选
题妙寂僧无碍明碧轩
题王忠文公新祠
送圭子赴淮南总所排岸任
送姚佥判
送剑浦王丞
送邹给事
送赵司直赴常德粹
题新创南楼榜曰宽闲
送陈国正
送方签判赴江西任
送王丞
送王推赴调
四月中浣流惠亭见莲
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
十月菊
送李粹
寿外舅龚通判
送胡提干
送赵纠之潮州任
送黄帐干之江西任
寿崇清陈侍郎
上潘舍人
送杨丈志仁归三山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梅坡
试潘衡墨
汤泉
三月芙蓉盛开二十馀花和友人韵
上潘舍人德久
寿龚国太
三月游延平溪源
送李尉赴宁德任
三贤堂和柯东海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筠坞
送榷院侄之官
寿傅忠简
铅山圣泉
三山送真景元
十八日景山同舟作别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三山送楼干
闰月五日题武夷
潘丈游南寺灵岩天台回遂呈刘学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