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却因纵欲服食丹药而亡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却因纵欲服食丹药而亡

  


  824年12月2日,京都长安的“早间新闻”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著名的昌黎先生、文章巨公、吏部侍郎韩愈,今天早上六点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本来一个朝廷官员的去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韩愈逝世之后,却引来了一些非议。因为他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慢性中毒。

  韩愈在晚年时,妻妾成群,生活比较腐化。为了壮阳,他开始服食硫磺。硫磺有毒,为了减缓毒性,韩愈就嘱咐厨师将其研成末喂公鸡,喂足千日后再吃鸡肉。

  正史对韩愈的死因避而不谈,但宋朝陶谷的《清异录》中,对此事作了明确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幼年而孤,仕途坎坷公元768年,李白去世后的第六年,唐朝新一代文坛盟主韩愈出世。

  韩愈出生后不到两个月,其母就去世了,三岁时父亲也撒手而去。韩愈幼年而孤,便由其兄韩会抚养。

  一转眼,韩愈到了上学的年龄,嫂嫂郑氏想为小弟取个美而雅的名字,但翻了半天书本,也没找到一个好名字。韩愈便说:“嫂嫂,我干脆就叫韩愈,愈者,超越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名字了。”

  777年,韩会因病去世,九岁的韩愈,与嫂嫂避居江南宣城,尝尽颠沛流离之苦。韩愈的文学天分奇高,七岁时便能“日记千百言”,十三岁时便能出口成章。

  787年,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前往长安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不第。后又落榜两次,直到792年才登进士第。

  为了取得通向官场的资格证,韩愈又参加了三次吏部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均无果。他只好给当时的宰相修书两封,但毫无回音。

  第三次,韩愈干脆豁出去了,他直接带着信来到宰相府门外,以期碰到宰相后“当面沟通”。然而当他的身影刚出现在相府门口,就被门卫当叫花子撵走了。韩愈不由得悲叹: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县斋有怀》

  公元801年,韩愈重振精神,第四次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终于得中通过。次年春,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饿殍满地。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他愤而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希望朝廷能够减免灾民的赋税。但他的这封上书,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自己反遭李实等人谗害,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在过阳山的阳溪时,韩愈伤感地写下: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宇,只是说家乡?——《宿龙宫滩》

  


  协助裴度,平定淮西

  814年,淮西地区军政一把手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不等皇帝任命的诏书,就直接走马上任。

  上任之后,吴元济切断了江南向朝廷的进贡之路,坐收税赋,还与河北镇州、鄂州等地的军阀勾结,纵兵肆掠,横行不法,反动行径堪比盗贼。

  唐宪宗立刻派宰相武元衡调遣九州兵马,欲将吴元济一举拿下。没想到,叛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不但烧毁了唐军的主要粮草基地,还派出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朝廷重臣裴度。

  面对这种形势,京城人心惶惶,投降派的“和谈”之声甚嚣尘上。是战是和,唐宪宗询问宰相裴度的意见,裴度表示愿不顾生死,亲赴前线,力除淮西这个朝廷的心腹大患。

  韩愈对唐朝的藩镇割据势力,一贯深恶痛绝,此时韩愈早已奉旨回京,他向唐宪宗进言:

  “陛下,叛军虽然嚣张,但是我赫赫大唐,必能将其平定。淮西连着山东河北,若三股叛军合流,后果将不堪设想。社稷之安,中兴之业,在此一举,臣愿请战!”

  说完,韩愈将他熬了几个通宵写的《论淮西事宜状》的奏章,向宪宗呈上。宪宗阅毕,大喜。他当即决定:这场平叛之战不但要打,而且要把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吴元济,打得无家可归,落花流水!

  公元817年,唐宪宗任命裴度为剿匪“总司令”,任命韩愈为前敌总参谋长(行军司马)。韩愈意气风发,对这场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旗穿晓日云霞杂,山倚秋空剑戟明。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到达淮西后,裴度先巡抚诸军,宣达圣旨,而后立即罢免中使监军,收兵权于将帅。由于裴度军法严肃,号令划一,军中捷报频传。

  在战争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韩愈经过多方勘察巡视,了解到吴元济把主要兵力投入到郾城方向,而老巢蔡州的兵力非常弱。因此他向总指挥建议:派发精兵数千,奇袭蔡州!

  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裴度派李愬率九千精兵,奔袭百余里捣毁了蔡州,将吴元济活捉,叛军群龙无首,很快土崩瓦解。

  借着平叛胜利的东风,韩愈又一鼓作气,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劝降了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使之归顺朝廷,并主动上交了两个州的地盘。

  凯旋途中,韩愈给华州刺史张贾写了一份通知,让其作犒军准备。哪知韩愈难抑胜利的喜悦,将这份通知写成了一首政治抒情诗: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谏迎佛骨,被贬潮州

  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让太监杜英奇,带三十名宫人去迎接法门寺的佛骨,接回之后先在皇宫中保留三天,然后再送到各个寺院巡回展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戏题牡丹

唐代 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唐代 韩愈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赠徐州族侄(以下十三首见《遗集》)

唐代 韩愈

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
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一名虽云就,片禄不足充。
今者复何事,卑栖寄徐戎。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
朝眠未能起,远怀方郁悰。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既往怅何及,将来喜还通。
期我语非佞,当为佐时雍。

梨花下赠刘师命

唐代 韩愈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唐代 韩愈

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终南晓望蹋龙尾,
倚天更觉青巉巉.自知短浅无所补,从事久此穿朝衫。
归来得便即游览,暂似壮马脱重衔。曲江荷花盖十里,
江湖生目思莫缄。乐游下瞩无远近,绿槐萍合不可芟。
白首寓居谁借问,平地寸步扃云岩。云夫吾兄有狂气,
嗜好与俗殊酸咸。日来省我不肯去,论诗说赋相喃喃。
望秋一章已惊绝,犹言低抑避谤谗。若使乘酣骋雄怪,
造化何以当镌劖。嗟我小生值强伴,怯胆变勇神明鉴。
驰坑跨谷终未悔,为利而止真贪馋。高揖群公谢名誉,
远追甫白感至諴.楼头完月不共宿,其奈就缺行攕攕.

赠张籍

唐代 韩愈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
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
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
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