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和资深“驴友”韩愈比游玩探险?你们弱爆了

和资深“驴友”韩愈比游玩探险?你们弱爆了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去世多年后,苏东坡对他作出了上述极高的评价。

  在世人心目中,堪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大概是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面瘫”。实际上,在温文尔雅的另一面,他也是个放飞自我、喜欢游玩的“驴友”,平时还十分热爱钓鱼。

  

image


  韩愈的父母去世很早。他知道自己是个孤儿,从小便比别人更加刻苦努力读书,十三岁时写出的文章文采斐然,已经颇令人惊叹了。

  只可惜,他的哥哥韩会也早早去世了。对韩愈而言,生活确实不太友好。

  在讨生活的过程中,或许是看多了民间疾苦,或许是由于其他原因,韩愈养成了耿直的个性,看到问题或者忍不了的事情就要指出来,不光怼同事,还会怼上级。

  比如,在担任徐州节度使推官时,由于官署实行坐班制,他实在受不了天天早出晚归,于是写了篇文章直接吐槽,中心思想就一个:打卡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卡。

  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上张仆射书》

  也许是领导惜才,也许是话说得比较入情入理,文章递上去后,他并没有受到什么批评或处罚。一段时间后,还回到了京城。

  

image


  某一年,通过吏部铨选后,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春风得意之际,他不改“驴友”本色,跟上司请假,见缝插针跑到华山玩了一趟。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新唐书·韩愈传》

  一般人去华山,大概也就随便转转,领略下名山风光。但传说中,韩愈没忍住,去了险峻的苍龙岭。

  据说,华山在汉朝之前,没有上山的路。苍龙岭左右沟壑万丈,十分吓人。直到唐末,岭脊两侧才开始设石栏矮墙。行人走上去,依旧两腿打颤。

  上山容易下山难。起初,韩愈试了几次,苦于山路陡峭,如在云端,没几步又退了回来。为了减重,他丢掉一些随身携带的书籍,仍然于事无补,就这么被困在了山上。

  急中生智,他拿出纸笔,写了一封求救信扔到山下,采药人捡到后赶紧报告华阴县令。县令一听,立即组织了一帮人进山,这才将韩愈救下来。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早期的野外营救。

  

image


  后人则在悬壁上镌刻了“韩退之投书处”几个大字,作为纪念。

  经此一难,韩愈本人被吓得不轻。他在诗中写道“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还表示以后要注意安全,并且刻在石头上:“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或许是这次游览华山的后遗症,从那以后,韩愈还是很喜欢寄情山水之间,但极少再孤身涉险。转而变得对钓鱼更加钟情起来,即使被贬,都没改这个习惯。

  韩愈其实一向喜欢钓鱼。早先,他与侯喜、尉迟汾等几个朋友相约在在洛水钓鱼。河岸上荆棘丛生,韩愈也不在乎,拿着渔具在河堤上奔走。坐下来后,和朋友一边闲聊,一边垂钓。兴之所至,他以钓鱼作喻,劝侯喜要有远大的志向。

  没有朋友陪伴的时候,韩愈就自己外出钓鱼。有时溜达到城外南塘,虽然荒草丛生,他也能耐着性子,钓鱼钓得兴致勃勃。有一回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傍晚,天下着雨,回到都城时都听到了城门的打鼓声。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悠闲的日子总难长久。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他在半年内两次劝谏皇帝,一次是“论宫市”。另一次则是“论天旱人饥”,眼见关中灾民受苦,韩愈上疏请求免掉租税,得罪了权臣李实,最终被贬阳山。

  

image


  一般人蒙冤受屈,估计心情会郁闷的不行。韩愈却似乎没受到太大影响。唐代的阳山很荒凉,胜在山清水秀,公务之余,韩愈经常泛舟漫游,仰观白云千姿百态;或者走入山中,感受野外各种奇特景象。

  昔我在南时,数君常在念……常思得游处,至死无倦厌。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荒花穷漫乱,幽兽工腾闪。碍目不忍窥,忽忽坐昏垫。——《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其中,他最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还是要数钓鱼。由于诗文写得好,韩愈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求教。韩愈建立了书院,也常和学生去湟川河畔、翳嘉林等处,投竿而钓,怡然自得。

  彼时,书院有个学生特别聪明,但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为磨炼他的耐性,韩愈便带着这名学生去“皇溪”(即连江)钓鱼,一坐就是半天。后来该生幡然醒悟,考中了进士。

  处理完日常工作,韩愈会颇有兴致地参加参加老百姓们的“叉鱼”游戏。夜里,火把将水面照得如同白昼,鱼叉掷出,每每便有所获,舟中掌篙的船工喜滋滋地唱起了渔谣。

  

image


  看着众人欢呼雀跃的场面,韩愈自己也非常高兴。当煮好的鱼肉端上桌后,他还会想起以前和朋友们一起垂钓的时光,盼着能同享美味。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叉鱼招张功曹(署)》

  算起来,韩愈有不少诗作都写到钓鱼或者使用了钓鱼的意象。一生中,韩愈不止一次被贬,更曾因谏迎佛骨一事,差点丢掉脑袋。某种程度上,钓鱼是他抒发郁愤心情的一个良好方式。

  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境遇如何,韩愈做到了“正直”二字,对朋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在为官期间,体察民情。他在阳山做县令时,给当地带来许多好的改变。

  

image


  据说,为了纪念他,后人曾把阳山改为韩邑,把湟川改为韩水,甚至还有望韩桥、望韩门、尊韩堂等名字。

  说起来,唐代游侠风气很盛,喜欢当“驴友”、喜欢钓鱼的文人也不止韩愈一个,鲜衣怒马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比起他们,韩愈显得特别点儿:他愿意一路向前地坚持,愿意冒险。

  体现在为人处世上,同是在朝堂做官,韩愈也比较刚正,虽曾因直言劝谏被贬,遍尝世间冷暖,依然不惧艰辛,愿言民生之苦。

  虽千万人,吾往矣。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祭十二郎文

唐代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杂曲歌辞。鸣雁行

唐代 韩愈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过鸿沟

唐代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唐代 韩愈

吾皇绍祖烈,天下再太平。诏下诸郡国,岁贡乡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群儒负己材,相贺简择精。
怒起曹羽翮,引吭吐铿轰。此都自周公,文章继名声。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今者遭震薄,不能出声鸣。
鄙夫忝县尹,愧栗难为情。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还家敕妻儿,具此煎炰烹。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
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文人得其职,文道当大行。
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唐代 韩愈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华山女

唐代 韩愈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
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
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扫除众寺人迹绝,
骅骝塞路连辎輧。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天门贵人传诏召,
六宫愿识师颜形。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云窗雾阁事恍惚,
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