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唐宋八大家”的头号玩家

韩愈:“唐宋八大家”的头号玩家


image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宋代迷弟苏轼写给偶像韩愈的碑文选节,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大意是,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正义触犯了皇帝,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苏轼写给韩愈的碑文,并没有夸大其词。韩愈的一生进可以怼皇帝,退可以劝降叛乱,就连写文作诗,都能影响几个世纪,表现在文学上韩愈与李白杜甫截然不同。李杜在诗歌上是两座高峰,李是浪漫主义的化身,杜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而韩愈,则是交三教九流朋友,行吃喝玩乐,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接地气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因而他不限于文体、格律,他的散文、墓志铭等,以文为诗,有的表现为人世间的奇事奇态,有的则表现为气势雄伟,想象丰富的幻想主义色彩,有的则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的超现实主义之风,可谓无奇不有、千姿百态。这是他的艺术风格,也正是这一成就,使他赢得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地位。

  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也对韩愈颇为偏爱,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师说》中的句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六年级上册会学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初中也会学到《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image


  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辈世代为官。但不幸的是,他父亲在他3岁时便去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嫂生活,但没想到没多久大哥也去世了,只能跟着寡嫂逃难宣州,“就食江南,伶仃孤苦”是韩愈对整个童年的回忆写照。

  年少时经历诸多苦难, 但韩愈在读书上十分刻苦,7岁出口成文,13岁便可以作文章。少年怀才,19岁的韩愈看着寡嫂辛苦,于是就想去外面谋得一份差事,接自己的寡嫂去过好日子。韩愈去了山西,本想投奔自己的堂兄,但堂兄和吐蕃谈判时被杀,因此韩愈在长安游历3年,开阔眼界后,也明确了科考的目标,回到宣城准备考试。

  但韩愈有学霸的命却没有考霸的运,连续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幸运的是,怀才之人终究是会遇见伯乐的。第四次进士考试的时候,韩愈就接连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先是遇到了副考官梁肃。梁肃是哥哥韩会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先驱,他很喜欢韩愈的文章和文学观,于是就给主考官推荐了韩愈。进入最后的选拔阶段,韩愈又遇到了一个赏识自己的主考官——兵部侍郎陆贽。陆贽将他录取为这一榜的进士。接着再继续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连战三年,然而又是三战三败。在这期间,韩愈还给宰相大人上书三次,也都石沉大海,了无音讯。韩愈顿时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于是写下了《马说》来宽慰自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韩愈用千里马的遭遇来感慨自己怀才不遇,表达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

  

image


  经历了万般波折,韩愈才开始了他曲折的职场之路。进入官场,韩愈在任四门学博士时, 发现了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的不良风气。当时的士大夫普遍认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就是和别人交往时,不要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对别人指指点点。所以,社会上都不愿意为人师表,甚至耻于为师。韩愈主张当老师是光荣的有价值的,他也身体力行地招收弟子,亲授学业,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作《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用《师说》为老师正名,一改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习气,并大力推动古文运动的发展。

  

image


  除了“耻师”,当时的中唐,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盛。中唐以后,弊端开始凸显出来:寺庙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而且享有免役免税的特权。更长久的影响是:佛教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经济体和佛教行为准则,长此以往中华文明将被宗教化。韩愈以超乎时代的眼光 ,看到了这一点,因此牺牲自己的仕途,主导古文运动 ,怒怼迎佛骨的唐宪宗。在给皇帝上书的《论佛骨表》里直言:根据统计学规律,历史上那些信佛教的皇帝都不得好死……这篇不要命的文章,放在中国哪个朝代都很可能被皇帝当场处死。好在当时的大唐还是开放包容的。所以,韩愈捡回了一条命,被唐宪宗贬到潮州去了。那时候的潮州还是个蛮荒之地。他在潮州,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经济,顺便写了篇《祭鳄鱼文》。韩愈颇受百姓爱戴,至今潮州都还有韩文公祠。

  

image


  在潮州没待多久,新皇帝上任,给韩愈指派了一项难度颇高的新任务。公元822年,镇州兵变,节度使叛乱,眼看就要天下大乱了,新皇帝指派韩愈前去宣慰,劝降叛乱。大臣们都知道这个任务不止难度大,危险系数还高,一不小心可能就回不来了。皇帝下令之后也有些后悔,之前淮西节度使叛乱的时候,朝廷就派颜真卿去平叛,结果不幸被杀,于是派人飞马追回韩愈。但是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意思是说,皇帝让他停止,这是对他的仁爱之心;但是即使送死,也是臣子的道义和责任。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奔向镇州。韩愈到镇州后,深入虎穴,面对叛乱的节度使和军队,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军心动摇,收复了节度使。韩愈舌战骄兵悍将不辱使命,回朝后转任吏部侍郎。刚刚平息了一场叛乱,皇帝龙颜大悦,调他回京为官。

  

image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大文豪了。另外,在复兴儒学方面,也卓有建树。韩愈此时事事顺心,春风得意。心情大好的韩愈,就想约自己的好朋友张籍踏青游玩。可张籍对踏青不太感兴趣,一再推辞,于是韩愈做了一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流传千古的咏早春诗,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看完这首诗, 谁不想去踏青呢?此后,韩愈在仕途上愈加平稳,官至吏部侍郎,文学上也声名远扬。

  

image


  长庆四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与世长辞,死后追封礼部尚书,谥号“文”。韩愈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不仅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问世,还积极倡导“古文运动 ”,掀起时代文化新风潮;作为思想家,他一生都尊儒重道,在思想领域遏制了中华文明被宗教化的危险;作为臣子,他上直谏皇帝,下为官利民,打过仗,行过军,深入龙潭虎穴完成过重大军事任务。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儒家的“仁义”二字,是当之无愧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韩愈》试题

  1.下列选项中,( )世称“昌黎先生”。

  A.司马迁 B.柳宗元 C.韩愈 D.欧阳修

  2.下列选项中哪位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

  A.柳宗元 B.欧阳修 C.苏轼 D.韩愈

  3.韩愈用( )的遭遇来自喻自己的怀才不遇,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

  A.千里马 B.拦路虎

  C.地头蛇 D.以上都不对

  4.“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 )写给韩愈的碑文。

  A.王安石 B.柳宗元 C.苏轼 D.白居易

  5.“ ”是韩愈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试题答案解析

  1.C

  【解析】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故选C。

  2.D

  【解析】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故选D。

  3.A

  【解析】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任用人才的“伯乐”。韩愈在《马说》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来控诉自己怀才不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故选A。

  4.C

  【解析】“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宋代迷弟苏轼写给偶像韩愈的碑文选节,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大意是,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正义触犯了皇帝,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故选C 。

  5.B

  【解析】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不过是杜甫的《绝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色。

  C和D,都是韩愈写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故选B。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代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送刘师服

唐代 韩愈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辛卯年雪

唐代 韩愈

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
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
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
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
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唐代 韩愈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
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
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拜疏移閤门,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輈.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
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
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
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疠疫忽潜遘,十家无一瘳。
猜嫌动置毒,对案辄怀愁。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
果然又羁絷,不得归锄耰.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俦。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奸偷。
悬知失事势,恐自罹罝罘。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
胡为首归路,旅泊尚夷犹。昨者京使至,嗣皇传冕旒。
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复闻颠夭辈,峨冠进鸿畴。
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伫继贞观烈,边封脱兜鍪。
三贤推侍从,卓荦倾枚邹。高议参造化,清文焕皇猷。
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遗风邈不嗣,岂忆尝同裯.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
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空怀焉能果,但见岁已遒。
殷汤闵禽兽,解网祝蛛蝥。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留题驿梁

唐代 韩愈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唐代 韩愈

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戎旆暂停辞社树,
里门先下敬乡人。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自笑平生夸胆气,不离文字鬓毛新。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