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的名作《晚春》到底多难解?为何古代学者没有统一答案

韩愈的名作《晚春》到底多难解?为何古代学者没有统一答案

  虽说解诗见仁见智,但我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却倾向于一种“升华的理解”,即解读者往往比作者本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比字面意思的旨意有着更全面的诠释,从而促使读者在反复诵读中渐入或顿悟出更为深刻的意义,包括讽刺意味,哲理意味等等。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也会有不同的领悟。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一首诗《晚春》,来具体探讨一下古代诗学解释学的这种“升华的理解”。《晚春》是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元和十一年。顾名思义,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就是描绘了晚春时分的繁丽景色。但因为其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中的“无才思”三字太怪异,遂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测。

  


  如“清词三大家”之一,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就在《批韩诗》中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即“无才思”三字到底怎么解?从诗中描写暮春景色来看,它仅用来赞赏杨花也能显得有情有趣,不落俗套。但更多的人也有不同的答案,或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等。那么韩愈诗中到底写了什么呢?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即因为深知春天不久就要过去,花草树木都想尽办法挽留春天,一时人间是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一般来说,面对晚春景象,多抒发的是惜春伤感之情。而韩愈这里却别开生面,不去写百花凋零,反而写出了花草树木施展出浑身解数,想要留住春天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即杨花榆钱因为乏色少香,只好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杨花”,也就是柳絮。“榆荚”,指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才思”,本意是说才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结合“才思”的意思,韩愈用它来形容杨花榆钱倒也能显得有情趣和勇气。不过若要细加揣摩的话,那么还可以领悟出更多的意义。如杨花榆钱虽然不如百花那样有色有香,但它们仍然会施展出自己所拥有的魅力,为晚春添色。这就启示了人们,一个人没有才思不可怕,关键在于要珍惜光阴,努力勤学,抓住时机,像“春光”一样美好的事物才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

  


  当然,韩愈这首诗字面意思之外的寓意,还是见仁见智。但从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以及能启发人们思考更深层意义,即熔景与理于一炉来看,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名作。最后,如果是你,你觉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作何解呢?欢迎大家讨论一二。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圬者王承福传

唐代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唐代 韩愈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马头溪深不可厉,
借车载过水入箱。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归来辛苦欲谁为,
坐令再往之计堕眇芒。闭门长安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开缄忽睹送归作,
字向纸上皆轩昂。又知李侯竟不顾,方冬独入崔嵬藏。
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家请官供不报答,
何异雀鼠偷太仓。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弹劾还耕桑。

朝归

唐代 韩愈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
顾影章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戏题牡丹

唐代 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唐代 韩愈

旗穿晓日云霞杂,山倚秋空剑戟明。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

示爽

唐代 韩愈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
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
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
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
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强颜班行内,何实非罪愆。
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