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大诗人韩愈在临武九泽水村的传说

大诗人韩愈在临武九泽水村的传说

  


  临武县城往南去三十五里有个小山村,名叫韭菜水(也叫九泽水,因为村中有九条小溪因而得名)。这个村与广东连县交界,是湖广古道的咽喉,相传唐朝时有个大文人韩愈,与皇帝老子扯麻纱(闹矛盾),被贬到与临武不远的阳山县当县令,与他同时被降下来的还有个张署,在我们临武当县令。

  


  张暑与韩愈一起来到临武后,在临武县城住了有十来天,两个人一道游山玩水,吟诗唱和,十分愉快。现在县城边上座韩张山,就是为纪念韩愈和张署在这里登山作诗,十来天后,韩愈要继续往南走,张暑实在舍不得朋友分别,便手拉着手,一步步相送,一直送到三十五里外的韭菜水的湘粤界上才分手。

  


  分手时,两个人约好,每个月初十在韭菜水来会一次,古时侯三十五里便是一天的脚程,两人便在这个村住宿,所以后来人们就把韭菜水改名为期宿村。

  


  韩愈与张署在韭菜水路上难舍难分,挥泪告别,眼皮一便过了一个月。初十这天,韩愈骑驴北来,张署坐马南去,两人又在韭菜水会面了。他们把马和驴子栓在村民的牛棚窗栏下,便各自诉说起分别后的情形来。两个人说呀说呀,直说到鸡叫二遍,月落西山,还没有一点睡意。正说话时,突然狂风卷地,豆油灯一下子被吹灭,只听得外虎吼连声,马嘶驴叫,吓得两位大人毛发直立,做声不得,好一会才静下来。这时,村民们听到动静,点了松柴火把,拿了刀叉棍棒,呼喝着赶来,到牛棚下一看,马和驴子都不见了,两位大人倒是好好的。于是大家分头寻找,追赶。结果,张署的马很快找到了,韩愈的驴子却只留下一滩污血。

  


  村民们告诉张署和韩愈:马找到了,驴子却被老虎叼走了。张署深感惋惜,韩愈却拍掌大笑:“哈哈哈,老天有眼,老天有眼!”

  直笑得张暑和村民们莫名其妙,还以为韩老爷为丢驴子急得发癫了呢。

  张署疑惑地说:“老兄,你这是…

  韩愈把眼泪都笑出来了:“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张署仍是不明所以,苦笑道:“清风明月吾当歌,虎至驴失陡生波,歌起唇边难出口,无力归去徒奈何!”

  韩愈说:“张兄,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古人云:‘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我韩愈失驴,回不了阳山,岂不是上苍昭示,我们该回长安了么?哈哈……敝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张暑这才如梦初醒,连声说:“是啊是啊!虎属寅,如真是预兆,便在来年正月可验证。”

  巧得很哩!第二年春天,果然新皇帝李诵登基,大赦天下,韩愈与张署奉诏北归,改官江陵去了。只可惜韩愈“回长安”的却仍然是梦,新皇帝不欢迎他回长安。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代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寒食直归遇雨

唐代 韩愈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
不见红球上,那论彩索飞。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

唐代 韩愈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唐代 韩愈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朝归

唐代 韩愈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
顾影章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剥啄行

唐代 韩愈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应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应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
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应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
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
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