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将儿媳另嫁他人,儿子思念之下写了一首词,最后三句最经典

王安石将儿媳另嫁他人,儿子思念之下写了一首词,最后三句最经典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可是,在宋代,有这样一位父亲,在儿子生病后,作主将儿媳另嫁,却成为一段佳话。

  儿子思念妻子后,写下一首名作,最后一句最经典。

  这位父亲就是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儿子就是王安石的长子王雱【pāng,音滂】。

  另嫁儿媳,却成为佳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要从王雱说起。

  


  王雱是王安石的长子,字元泽,自幼聪敏,《梦溪笔谈》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雱几岁时,有一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它们同在一个笼子。客人问王雱: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王雱想了一会,回答说: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这么机智的回答,让客人连声夸赞。

  《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

  意思是,年少聪敏的王雱还未及冠,就已经注书立说数万言了。古人以男子二十岁为成年,叫作冠。

  


  十三岁的时候,听到军人谈论西北边境之事,曾说:“此地应采用安抚的办法去保有,如果让西夏得到此地,则敌强而边患不止矣。”

  后朝廷派王韶开熙河,安石也力主同意其策略,就是听了儿子的这番话。

  王安石对于儿子的才华,也十分认同,王雱早逝后,王安石写有《题雱祠堂》诗,其中有“斯文实有奇,天岂偶生材”句,盛赞儿子的才华。

  


  按道理说,这样的儿子,王安石应该备感安慰才是。可是,王雱后来却得了心病,颇有些类似于现在的抑郁症、失心疯。

  《闻见杂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王雱娶妻庞氏,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相貌可能更像母亲而不像父亲,常人都说:“生儿像娘,生女似父。”

  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王雱由此产生了偏执的妄想,执意认为儿子不是自己生的,竟然千方百计的想杀了孩子,平时自然也免不了跟妻子吵架,孩子哪禁得住这样折腾,不久便惊悸夭折。

  


  可怜庞氏要一边承担丧子之痛,一边还要承受丈夫无理的指责。

  王安石同情媳妇的遭遇,知道王雱的精神疾病无法治疗,不能耽误无辜女子的终身,于是做主让他们离异。

  王安石又担心媳妇遭受被休弃的名声不好嫁人,干脆替她选了一个夫婿,让她顺利出嫁。

  因为嫁儿媳,当时京城还流传着“王太祝生前嫁妇”的歌谣。

  


  《古今词话》中提到王雱在妻子改嫁后,思念不已,于是写了这首《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仲春时节,杨柳丝丝在在风中摆弄,无限轻柔,那烟缕中似织进了万千春愁。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这一句,可知诗人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

  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这首词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最后一句: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

  


  这首词写得如此深情,想必词人的心中亦有一腔深情吧!王雱33岁就因病去世,一代神童,英年早逝,留给王安石无尽的悲伤。

  作为现代人,回头再看王安石的做法,我们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得知儿子生病,儿媳备受折磨,他果断地让他们离婚,给儿媳找了一个好的归宿,怪不得当时的人也要夸王安石这是高义之举了。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宋代 王安石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窅窱,千鸟青霭落潺湲。
山只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示四妹

宋代 王安石

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六月尘沙不相贷,泫然搔首又西东。

句 其十八

宋代 王安石

苑阆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泰州海陵谱主簿许君墓志铭

宋代 王安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谱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谱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谱。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谱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谱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宋代 王安石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和平甫招道爪法师

宋代 王安石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于总持门通一路,以爪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