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的千古寂寞心

柳宗元的千古寂寞心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起名。柳宗元少有文才,又出身河东名门。21岁便进士及第。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但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也许他的际遇就如同他的进士及第立刻赶上了父丧一样,他一生的起伏也是这样。

  今天为我们所称道的柳宗元的诗文基本都是他被贬到永州、柳州时的作品。在这之前,柳宗元是不乐意以诗文成名当世的,他彼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满腔忠义,都是报国热情。

  永贞元年,以王叔文等为核心的革新派上台,柳宗元是其中的重要骨干。但这个集团虽然来势汹汹,但还是高估了顺帝的能量,在虎虎推出一系列地改革措施之后,随着宦官掌权,顺帝内禅,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轰轰烈烈地革新运动就偃旗息鼓了。王叔文被贬郁闷而死,之后便是八司马同时被贬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便在其列。

image

  从此之后,京华成为过眼云烟,柳宗元终老南国。期间虽然在其在永州呆了十一年之后,有过一次归京的欣喜,但瞬间又被“明升实贬”到了更为边缘的柳州,而最终抑郁而终在岭南异乡。

  柳宗元的诗文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做的。他的文的成就要高于诗歌。现在一提及柳宗元的诗歌,可能就是那首《江雪》,那个深冬独钓的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坚守和孤独呢?

  但柳宗元诗意中的那种清寒之意,却基本是他终身的命题。他所有的诗歌里都有这样一种情愫,这是他平生的抑郁和遭际最真实而自然地流露。本文要讲到的这首诗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应该算不上柳诗中的佳作,但在作者读柳诗的时候却让自己有所感动。

image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作者承认自己没有柳宗元那么敏感的神经,听不到露水下坠的声音。那是一种很轻很轻的声音吧,但是作者用了一个“繁”字,又衬托出它的重量,有一种蓄积已久的感觉。露水下落的声音,让诗人竟然不能入睡。

  其实,令诗人无法入睡的并不是大自然的露水,而是那种被贬边陲的那种政治上的难舒的志意。试想,诗人全心全意地投入为国为民,结果换来的却是被贬出京,到边陲做一个司马闲差。但是永州的柳宗元与十一年后柳州的柳宗元还是不一样的,他还是有寄望的,他还是相信有朝一日可以再返长安的。

  因此,柳宗元也在积极排解自己的那种不得意,被贬的生活里他有佛学的熏陶,跟很多大德有交往。这首诗也有禅意,且看他“开户临西园”的所见:

  月亮慢慢爬上东岭,竹影之下有泠泠的泉水声。这是一派宁寂的画面,画出来应该蛮好看的。不过有一股清冷之气扑面而来。顺着竹根之下的水声,诗人寻声到了山谷中的石泉,也许真的寂静到可以听到,也许只是一种神感。而中夜偶然的一声鸟鸣却是格外的清澈。可喧闹是它们的,诗人呢?

image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泠泠的泉水声,喧闹的鸟声,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欣慰。相反却让他感到更多地是寂寞,无人可诉,无可言说。柳永有首《蝶恋花》:

  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与柳宗元倚楹至旦的情愫是一样的,“无人会凭阑意”。之所以有一腔的寂寞,是因为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期许。心中还有梦,才会感到寂寞。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把自己灌醉吧,但是结果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越喝越不是滋味,因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每一个被我们今天人标榜为诗人的文人们,是抱着写一首好诗一篇好文的理想呢?诗文对他们来说都只是小计而已,他们都抱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想着拜将封侯,为国报效,为民谋福的,都期望在政治上得到一番施展,有一番作为。柳永不想当官吗?他甘心流落在妓女群里做一个白衣卿相吗?当然不愿意。

  如果是欧阳修那也一样,虽然身居高位,但同样饱受政敌的恶意,几次三番的搁置,在他失意之时,难道甘心吗?我想那时候都会有“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的感触。南唐宰相冯延巳有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也是这样的一种感触。那抛撇不下的闲情就是诗人那一腔为国为民的痴情,不去管吧,不行;去管吧,自己又被靠边站,无法伸展。因此病酒之后,依然无法放下,才会在一次次“独立小桥风满袖”,不是我好吹风,是抑郁之情难以排解,我才会这样独立,才会有这样的倚阑。

  柳宗元虽然寻求佛教试图解脱,但最终还是没有解脱出来。尤其是在其再贬柳州之后,那种抑郁不得志彻底覆盖了他,四十多岁便垂垂老矣,最终郁郁而终。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永州八记

唐代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零陵早春

唐代 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唐代 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传青简,
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笼鹰词

唐代 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别舍弟宗一

唐代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省试观庆云图诗

唐代 柳宗元

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
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