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望江南》文句解密

温庭筠《望江南》文句解密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为何寥寥数语,竟可道尽深闺女子的寂寞与盼望?只因诗文中的词句多可玩味,无论从字词学、心理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进入,都可从中挖掘出无穷意蕴。

  为何是“倚楼”而非“凭栏”?

  在唐宋词中,“倚楼”“凭栏”这类意象的出镜率很高。无论是“倚楼”或是“凭栏”,都离不开一个愁字,正所谓“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凭”是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是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作,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那么“倚楼”与“凭栏”这两个意象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男性主人公多“凭”,女主人公则多“倚”。

  比如以下用“倚”的几首词,虽然所表达的情韵不同,但都是以“思妇”为题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南唐)李煜《拟破浣溪沙》

  还有一种是“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但也把倚楼人的情感写得别有一番风味。经典之作是南唐的冯延已《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与“倚楼”的娇弱柔婉不同,“凭栏”则表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比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节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节选

  一个“冲冠凭栏”,一个“栏干拍遍”,都尽显豪迈刚劲之态、慷慨悲凉之气,读来荡气回肠,充满男子气概。

  由此可知,温庭筠用“倚楼”而非“凭栏”,是要表现出闺阁女子那种倚遍阑干后的气短无力、望穿秋水后的心力衰竭,你便知这种寂寞有多难熬。

  “过尽千帆”背后的等待心理学

  心理学里有一种叫“等待效应”的心理现象,指的是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理失衡的反应。“过尽千帆皆不是”,七个字写尽了深闺女子在等待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变化:期望、失望、再度期望、再度失望、无望、绝望……这种等待必然很不是滋味。曾经有心理学家进行过等待心理的实验主义研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

  2.过程前、过程后的等待时间要比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感觉要长;

  3.焦虑使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

  4.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感觉时间更长;

  5.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比说明了理由的等待感觉时间更长;

  6.不公平的等待比平等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7.服务的价值越高,人们愿意等待的时间就越长;

  8.单个人等待比许多人一起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9.令人身体不舒适的等待比舒适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10.不熟悉的等待比熟悉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若参照以上心理学规律,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词中的主人公在这天内经历了从早上到傍晚的等待,她是否会出现一种度日如年的幻觉呢?那如果主人公不仅仅是这一天在等待,而是天天如是地等待呢?不难想象,这会是一种多么痛苦的心理折磨。

  伤心为何断肠?

  “肠断白苹洲。”断肠,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在古诗词中,断肠表示伤心。比如“愁肠百结”,“愁肠九回”,“九曲回肠”,这些词语都是形容悲愁郁结萦绕,难以排遣的。“愁肠寸断”,是形容愁闷已经到了极点。“泪干肠断”,是形容伤心到极点。女子忧愁苦闷,叫“柔肠寸断”。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叫“牵肠挂肚”。情思缠绵,翻腾不已,叫“柔肠百转”。

  为何要用断肠来表示伤心欲绝?通常的解释是用典,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书中说道,东晋的桓温去攻打蜀地的成汉政权,部队行进到三峡的时候,军中有人捉到了一个猿猴。这个猿猴的母亲看到孩子被捉,便一路沿着河岸哀嚎,桓温的船队开了百余里,母猿也跟了百余里,最后跳到船上死了。部队的人打开它的肚子一看,发现母猴的肠子断成了一寸一寸。这个故事很有名,从此“断肠”便成了一个典故。

  但其实从生理上来看,“肠”与忧愁、悲伤等此类情绪挂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就明确表示身体器官与情绪有关。《内经》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每个器官所感知与表现的情绪类别是不同的,“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意思是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下图显示了实验人员感受到基本情绪(上面一排)和复杂情绪(下面一排)时呈现的生理变化。事实证明,不同的情绪对不同的身体部位有相应的刺激作用。

  

image


  至于人体内的肠,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无疑,但同时也是情感器官的一种。因为肠道的运动受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其中副交感神经对肠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一般说来,交感神经对肠的运动则有抑制作用。

  白天,人们在户外活动、忙碌奔波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时的肠管往往很安静。而到了夜晚,人们在睡觉时常常能听到肚子在“咕咕”叫,这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正处于兴奋期,肠子会比较活跃。而当人们思虑过多时,肠子就会有反应,极度悲伤和忧愁都会让肠子的反应更激烈,这时,人们会觉得腹部不舒服,不想吃饭,正所谓“茶不思,饭不想”。

  此外,情绪对肠道的影响是通过肠壁内神经丛实现的,肠壁内位于纵行肌层和环行肌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位于肠壁黏膜下层有黏膜下神经丛。长期忧郁、悲伤,可能会引起肠壁内神经丛发生病变,从而产生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这类疾病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这个“易激”描述得很形象,意思就是主人稍微有点情绪波动,吃了不太合适的食物,肠子就会“哭”,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亦会随之而来。看来,温庭筠笔下的女子肠胃疾病必定不少,除了要忍受精神上的寂寞,还要承受生理上的痛楚,这种等待确实难熬。

  白苹洲是个什么地方?

  从字面上看,“白苹洲”是指开满白色苹花的洲渚。那白苹洲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那儿真的有满洲的白苹花吗?一种说法是白苹洲在浙江湖州吴兴霅溪。因为吴兴太守柳恽之的《江南曲》中有“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一句。也有人认为,“白苹洲”是泛指长满白色苹花的沙洲,也就是女主人公眼前所见的那个地方,而并非一个具体的地名。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中指出:“白苹洲”这里若指地名,过于落实,似泛说为好。

  翻开历朝历代的古诗,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诗歌都提到了白苹洲这个地方,而且写到“白苹洲”的诗歌大多与“送别”有关。这么多的送别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似乎不可能,再加上白苹这种花在中国各地多有分布,我们可以据此大胆推断: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苹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而这里的“白苹洲”则可能是女主人公当时送别自己心上人的地方。望着曾经送别心上人的地方,却怎样也望不到他归来的身影,送别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心上人的叮嘱言犹在耳,这是有多断肠。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杂歌谣辞。邯郸郭公辞

唐代 温庭筠

金笳悲故曲,玉座积深尘。言是邯郸伎,不易邺城人。
青苔竟埋骨,红粉自伤神。唯有漳河柳,还向旧营春。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唐代 温庭筠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唐代 温庭筠

汉庭文采有相如,天子通宵爱子虚。把钓看棋高兴尽,
焚香起草宦情疏。楚山重叠当归路,溪月分明到直庐。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赠越僧岳云二首

唐代 温庭筠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唐代 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宿秦生山斋

唐代 温庭筠

衡巫路不同,结室在东峰。岁晚得支遁,夜寒逢戴颙.
龛灯落叶寺,山雪隔林钟。行解无由发,曹溪欲施舂。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