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的词与谭家明的电影

温庭筠的词与谭家明的电影

  读一些唐诗宋词,经常觉得文字里简直电影感爆棚。假如诗人们穿越到现在拍电影,应该信手拈来。

  比如,我在逛书店时,偶然间看到词学大师龙榆生的《唐五代词选注》,翻到温庭筠的这一页。

  


  整个唐五代的词文风多绮艳,温庭筠的文字尤其如是。他写了很多首《菩萨蛮》,下面摘录其中三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温庭筠《菩萨蛮》

  这些文字简直太有电影感了!比如第一首,“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龙榆生解释屏山,意思是说早上的太阳,映射在屏风上,现出闪闪烁烁的光彩。

  “鬓云欲度香腮雪”,讲的是美人早起还没有梳妆之前,蓬松乌黑的鬓发,像是要把雪白的面庞光彩夺去。

  这第一句就打动了我,它带着眩目的光影变化,带着慢镜头一样浓丽的铺陈。

  然后讲美人梳洗、照镜,穿上绣了花的短罗衫,上面有金线绣的鹧鸪鸟。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晨起梳妆的情态,从簪花照镜到穿衣,用“懒”“迟”等字透露出她的心理,结尾“双双”两字,更是不着痕迹地写出了她的孤单寂寞。

  第二首写得也很梦幻。“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透过水晶帘子可以看到一个玻璃枕头,然后由清凉转入温暖,鸳鸯锦被既暖且香。

  接着词人大笔一挥,“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画面为之转移,境界为之开阔。龙榆生解释这是由暖被引入的梦境。

  下阕开始讲美人穿衣着装,“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罗衫轻薄,插在头发上的装饰玲珑有致。“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云鬓上簪着花,钗光和花光都摇曳生姿。最喜欢这一句,“风”字,使镜头里有了动感。

  第三首也有色彩绚丽的画面,“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浓妆丽人靠在绿檀木枕头边,头上的凤凰金钗还在闪着光。

  


  读这些诗,眼前就像闪过一幅幅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近景、特写、大特写来回切换。就像电影的蒙太奇镜头,在拼接中撞出诗意。

  画面的变化像镜头一样,靠的有推拉摇移和硬切,也有淡入淡出的叠化。诗句里,有动静结合,也有眩目的光影变化。

  原来古诗词里,也蕴含着电影一样的创作手法。

  如果说哪部电影有温庭筠词一样的意境,我首先想到的是谭家明的《名剑》。

  


  很久前看《名剑》,印象一直很深刻。导演谭家明和徐克、许鞍华等一样,都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名剑》诞生于1980年,香港影坛那个躁动又活跃的年代。

  《名剑》也是谭家明的电影处女作,之前他一直在无线当电视导演。这部作品讲的是江湖上腥风血雨的名利之争,为了争夺“寒星”和“齐物”两把绝世宝剑、为了夺得武功绝顶的名声而起的厮杀。

  剑术高手花千树早已归隐多年,但打听他行迹找他比剑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郑少秋饰演的李蓦然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追随名师,十年练剑,寻找花千树成为他的执念,他无论如何也要以此来验证自己剑术的精进程度,打败花千树在江湖扬名。为此,他抛却了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另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位徐少强饰演的剑客连环在背后使出阴狠毒辣的诡计。

  情节听起来不新鲜,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经谭家明的妙手处理,变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之所以将它和温庭筠联系起来,是因为它的古典。电影的节奏有缓有疾,当它涉及美人时,对其情态极尽渲染。名剑美人,都是江湖中人所求。但美人头顶悬着一把宝剑,权欲逼迫之下,命运是悲情的,比之温庭筠的词,更多了一份扎心的凄厉。

  陈琪琪扮演少年剑客青梅竹马的恋人,身世像浮萍一样不由自主,早已嫁作人妇。但她所托非人,心中也还眷恋着旧情。电影中同样也有温词一般的美人穿衣梳妆的镜头,薄纱透,锦衾寒,冰肌玉骨。但渲染了美人之美之后,电影的下一秒就是让人措不及防的暴力,是美人遭遇的丈夫的凌虐。

  暴力是动作片的必备元素,谭家明表现暴力,镜头里有血肉模糊的直观画面。也有不着一字,只靠侧面渲染暴力,却让人心惊肉跳的高妙手法。

  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临近最后,因为陈琪琪揭穿丈夫徐少强的阴谋,设法帮助李蓦然,有了电影前面的铺垫,观众知道这一次更不得了了,美人已濒临严重危机,气氛如同山雨欲来。

  


  但当所有压力指向陈琪琪时,徐少强并非一上来就暴怒,而是佯装和颜悦色,但此时观众会觉得这样的表现实在是更可怕。果真,一瞬间,温柔善良又柔弱的美人又为他所泄愤,这时观众想象着,她会遭遇什么可怕的蹂虐?但电影没有表现,镜头对准的是她的脸,她害怕到空洞的眼神……然后场景转换,按下不表,直到最后才是另一位女孩走入她房间时的惊恐无状。

  谭家明是深谙与观众的心理战术的。

  电影中的古典情韵还来自那些穿廊走阁的镜头,来自那些精致的竹帘屏风,它们不只是普通的道具,还参与了电影的构图运镜,参与了电影风格化的营造。

  但《名剑》同徐克的《蝶变》、杜琪峰的《碧水寒山夺命金》等电影一样,作为香港新浪潮的发轫之作,当然不仅因为它的古典之美,还因为它够“新潮”。

  


  若论故事与主题,其实它与早先楚原的电影就有一些相似,比如《三少爷的剑》,同样是复出与归隐,争夺江湖第一的名头。楚原的电影中也有浓丽的古典味道,有古龙式的江湖风味,而这部《名剑》味道也很古龙。但《名剑》在艺术上更精工细作,更是打破制片厂的流水线体制,具有个人风格与作者味道。

  具体表现在它的构图、运镜、动作设计、音乐的运用等各方面。谭家明成长于一个具有艺术氛围的家庭,对绘画音乐等都有着良好的修养。在电影创作上深受戈达尔等法国新浪潮导演的影响。

  


  这部电影的构图,多处都让我感觉很“险”,比如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是李蓦然与高雄饰演的杀手厮杀,李蓦然面朝画面的右下角,而杀手躲在左上角的天花板,给人如芒在背的危机感。

  还有电影最后,李蓦然与连环的决斗,连环最后使出“天外飞仙”似的绝杀,李蓦然一招制敌,将飞身而来的对方劈成两半的动作设计,影迷为之津津乐道。

  电影中有非常凌厉的剪辑,也有很巧妙的长镜头运用。音乐很古典悲情,有些地方也有着现代派的怪异。整个构建出一个人性异化的波澜诡谲的江湖。

  


  谭家明有才,看过他另一部作品《烈火青春》后更觉得如此。他不追随潮流,也不盲从现实,而是追求一种超现实的普遍人性。有的作品就是一阵风,潮流过后就完了。但谭家明的作品放在当时,人们接受起来可能有点难度,但如今打开,依旧耐看。

  看过《烈火青春》就会知道,他对王家卫的经典之作《阿飞正传》实在是功莫大焉。其中年轻人超现实的诗意,无政府主义的精神浪迹,实在是和《阿飞》中“无脚鸟”的隐喻有些神似。

  也许是他本人也领略到《名剑》中剑士李蓦然尝到的名利之苦,谭家明的作品不多,八十年代末就不再执导电影,去马来西亚和香港城市大学教书,然后到2006年才又拍了《父子》。不及细究,我想很多在电影界冒头的新人,是受过他的教导和帮助的吧。他的影响力,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在影坛存在。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

唐代 温庭筠

百尺青崖三尺坟,微言已绝杳难闻。戴颙今日称居士,
支遁他年识领军。暂对杉松如结社,偶同麋鹿自成群。
故山弟子空回首,葱岭唯应见宋云。

题柳

唐代 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赠越僧岳云

唐代 温庭筠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龙尾驿妇人图

唐代 温庭筠

慢笑开元有幸臣,直教天子到蒙尘。
今来看画犹如此,何况亲逢绝世人。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

唐代 温庭筠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犹喜故人先折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南歌子 其二

唐代 温庭筠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