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期间发生的河南舞弊案震惊全国,枪手、考生和相关人等都受到了严厉处分。在我国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考试中,也有枪手。古代最有名气的枪手大概就是唐代大诗人温庭筠了,不过,他当枪手不是为了报仇,纯粹是捣乱,给考官添堵,给科举考试抹黑。为什么呢?要说才华,温庭筠是当仁不让,据说他叉手八次,一篇美文就写成了,具体怎么叉手,多长时间叉一次就不知道了,反正就是快,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所以,他有了一个外号,叫“温八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天才,考了多年的科举都没考上。你说他心里能不窝火吗?
既然自己没这个命,但又不甘心,温庭筠便想出了当个义务枪手的主意。我自己考不上,但可以帮别人考上,看看究竟是考试有问题,还是我的能力有问题。有这样一个高手,而且是免费的枪手,找他帮忙的人自然很多,温庭筠的名气就传了出去,引起了考官的注意。这一年,又赶上省一级的科举考试,也就是“乡试”,主考官盯死了温庭筠,为了防止他帮助别人在考场里作弊,就把温庭筠的座位安排在最前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与其他考生隔出八丈远,想传纸条,门都没有。
果然,在考试的过程中,温庭筠表现得非常规矩,老老实实地答卷,没搞什么小动作。主考官非常高兴,你孙猴子再能折腾,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啊!谁知道,这温庭筠一出考场就到处吹嘘,自己在本场考试中帮八个人成功作弊。至于温庭筠究竟是怎么做的弊?有人猜想是考题泄露,他老早就替别人做好了答案,根本不需要在考场里冒险作弊了。
讲史者语:我国有关考试的法规和各种规定数以千计,可是追究高考舞弊者的刑事责任方面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通常要套用非法窃听罪、泄密罪、温燥证件罪、玩忽职守罪等罪名。在刑法上规定相应的罪名,以更大的力度捍卫中国第一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值得考虑。那么,在古代对于舞弊者是如何处罚的呢?
古代处罚考场舞弊者,通常的做法是罚科,也就是取消参加以后几届考试的资格。听起来似乎不怎么严厉,可是,如果赶上当今圣上要严打考场舞弊,后果就严重了。明代考场严打的时候,作弊的人要发配边疆;清代泄露过考题的主考官被判处腰斩,咽气之前,蘸着自己的血连书七个“惨”字,铁石心肠的雍正皇帝都看不下去了,下令废止了腰斩酷刑。
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飔飔杨柳风,穰穰樱桃雨。
年芳苦沈潦,心事如摧橹。金犊近兰汀,铜龙接花坞。
青葱建杨宅,隐辚端门鼓。綵素拂庭柯,轻毬落邻圃。
三春谢游衍,一笑牵规矩。独有恩泽侯,归来看楚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