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梦里相思依旧在,世间却无温庭筠

梦里相思依旧在,世间却无温庭筠

  温庭筠

  梦里相思依旧在

  世间却无温庭筠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温庭筠的作品: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少而敏悟,工为辞章,才思清丽,“花间鼻祖”这称呼,温飞卿当之无愧。

  在古代,官场、考场、战场是男子的天下,闺怨、情愁、爱恨,是女子的专属。

  偏偏,温庭筠是个例外。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温庭筠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摇曳的灯光在井底飘摇,我可与你玩长行,但不陪你下围棋。

  你看,那骰子上的颗颗红点,似不似红豆?是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啊!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温润如玉,淡雅如风,读了温飞卿词,你是否以为,他是如词一般美妙的人?

  恰恰相反,他有才,却生得丑。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完毕,独登望江楼,倚柱凝望,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却没有出现。

  天不老,情难绝;自古多情哭断肠。虽为男子,温庭筠却写出了女子的悲哀。

  温庭筠擅写绮丽词,他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再不济,较好的家庭环境,也能帮他成长。

  初到长安时,由于文学造诣高,还有音乐天赋,他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然而,纵使有才,他还是没能通过进士考试。

  不是因为他成绩不好,而是因为他经常帮人作弊,一帮就是一大群。

  某次,主考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独坐儿,谁知,他竟口授了八个考生文章,最终被淘汰。

  


  《菩萨蛮》

  温庭筠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月光斑驳陆离,像梨花一样白。念起绿草凄凄,杨柳轻舞,燕子都归来了,那么你呢?

  有道是:人不风流,枉少年。温庭筠便是一个例子。

  年少时,他到江淮一带游历,带来的钱,全都投给了花街柳巷之地。

  旁人看温庭筠,是不务正业的,因为他喜欢与歌姬、酒女来往,为她们填词。

  有人看不起他,有人唾骂他,也有人欺辱他。

  可是,他真的那么不堪吗?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公明太玄经)

唐代 温庭筠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
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不知淮水浊,丹藕为谁开。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寄卢生

唐代 温庭筠

遗业荒凉近故都,门前堤路枕平湖。绿杨阴里千家月,
红藕香中万点珠。此地别来双鬓改,几时归去片帆孤。
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

溪上行

唐代 温庭筠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雪羽褵褷立倒影,
金鳞拨剌跳晴空。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

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竞名王泽章洋才

唐代 温庭筠

晓觉笼烟重,春深染雪轻。静应留得蝶,繁欲不胜莺。
影乱晨飙急,香多夜雨晴。似将千万恨,西北为卿卿。

照影曲

唐代 温庭筠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桥上衣多抱彩云,
金鳞不动春塘满。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题萧山庙

唐代 温庭筠

故道木阴浓,荒祠山影东。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
客奠晓莎湿,马嘶秋庙空。夜深池上歇,龙入古潭中。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