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
唐开成四年(839年),长安,进士考场。
温庭筠叉了三次手,卷面上已经是三联音律和谐、对仗工整的诗了。试卷的要求是按照所给韵律作八联,还有五联即可完成。温庭筠想起别人给自己起的外号“温八叉”,不禁笑了起来,因为人家说他才思敏捷,只要叉八次手,一首八韵诗就完成了。温庭筠对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充满了信心,但是他却不知道,在他走入考场之前,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以下两点更足以证明其厉害了
温庭筠,少时读书非常勤奋,《唐才子传》说他“少敏悟,天才雄赡“。除了文学之外,温庭筠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能跟随乐队的演奏写出与音乐相配的歌词,因此,早年就名满天下。
唐开成四年,年轻的温庭筠第一次到长安应试,就闻名遐迩,”士人翕然推重“。按照当年的惯例,温庭筠拜访了很多达官贵人,向他们推荐自己的作品,甚至还认识了太子李永,从其宴游。此时的温庭筠,大有夺功名如探囊取物的豪情。
尽管他如此优秀,但在这次科举中,他却名落孙山。有很多人不解,从下面这首词中大概能看出些原因。
唐庄恪太子挽歌词
东府虚容卫,西园寄梦思。凤悬吹曲夜,鸡断问安时。
尘陌都人恨,霜郊赗马悲。唯馀埋璧地,烟草近丹墀。
这首词是温庭筠为了纪念太子李永所作。温庭筠刚到长安的时候,广泛结交,以期获得引荐,其中就包括文宗的太子李永。可是,文宗的妃子杨贤妃一直想废掉太子,她勾结宦官,终于使太子在开成三年被废,之后莫名其妙地死去。温庭筠在”甘露之变“后写诗悼念被宦官害死的王涯,后来又写词悼念太子,在宦官气焰熏天的晚唐,他的仕途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
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