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从南歌子走进温庭筠

从南歌子走进温庭筠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image


  秋雨

  唐·温庭筠

  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

  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

  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

  秋阴杳无际,平野但冥冥。

  

image


  南歌子

  唐·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唐·温庭筠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

  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image


  南歌子

  唐·温庭筠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image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image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鸂鶒,

  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image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image


  更漏子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image


  温庭筠

  

image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黄叶铺清霜,一院菊花香

  古典诗词创作的三个关键

  秋水无言

  诗词中飘来阵阵茉莉花香

  中元节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芳草应秀色,风月醉亭台

  填词十六字秘诀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随意诗社

  

image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

  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与友人别

唐代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答段柯古见嘲

唐代 温庭筠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
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唐代 温庭筠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题端正树

唐代 温庭筠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
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题僧泰恭院二首

唐代 温庭筠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春洲曲

唐代 温庭筠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