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生活辜负了我们,我们不能辜负生活

王昌龄:生活辜负了我们,我们不能辜负生活

  盛世的大门缓缓打开,王昌龄从远处缓缓走来。他的一生与开元盛世格格不入,就像水中的浮萍一般,被风吹浪打,饱受凄寒。在差强人意的生活面前,有人自暴自弃,有人怨天尤人,亦有人随波逐流。 可是王昌龄却显得如此特别,他的生活充斥不幸,可他却把生活过成了一段又一段优美的诗歌。 王昌龄的家世处在大唐底层中的底层,所以王昌龄自小尝尽了贫苦的味道。当他长大之后,他无法像大多数读书人那样,安心读书考取功名。因为他必须在田间耕作,不然就连生存的口粮都没有。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之中,他的内心仍然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当王昌龄二十岁的时候,他放下了手中的耕具,离开了家乡,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和远方。 少年当时的内心有些许迷茫,于是他来到了嵩山的道观之中,想要通过学道解除心中的迷茫。青山带绿水,拂尘掸尘埃,王昌龄在天人交谈中,消除了自己内心的迷茫,找到了坚定的灵魂。他平静地再次踏上远方,哪怕一路风雨,内心坚定的人都不会迷路。 当他来到了万邦朝拜的长安之后,生活处处戏弄他,不曾给他一条出路。王昌龄于是准备返回家乡,当他动身之际,却被街上贴的告示吸引住了。朝廷在告示中召集广大少年,戍守边关。 王昌龄怔怔地看着告示,仿佛听见了远方的战马嘶鸣,长剑出鞘,滚滚的硝烟之中,战士们奋勇向前,势不可挡。王昌龄顿时觉得热血沸腾,一路赶赴河陇,走出了大唐的国门——玉门关。 来到边塞的王昌龄看着出塞的将士们写道:“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当出塞的将士们血染战场时,他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将士们誓死作战时,他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当将士们大胜而归时,他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如果大唐的边塞没有王昌龄的边塞诗,那么边塞可能永远被盛世中的人们所遗忘,大唐将士们的热血也将永远被黄沙所埋葬,他们的故事最终被风吹散。 战争的残酷让王昌龄下定了将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决心,于是他返回长安,埋头苦读。公元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只是大唐末流的官职,王昌龄面对这样的结果,内心没有郁结,反而很坦然地面对了这一切。

  之后他又以博学宏词登科,被朝廷任命为河南汜水县尉。不久之后他遭人诬陷,被贬至岭南,任江宁丞。王昌龄面对诬陷,只说了一句:“得罪由己诏,本性依然诺。”尽管社会在某些方面充斥着黑暗与不公,但是他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 江宁丞只是辅助县令办公的小官,王昌龄在任上看不惯县令鱼肉百姓,于是经常出去游览,眼不见心不烦。 县令眼看王昌龄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四处散播王昌龄的坏话。王昌龄很快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与唾骂,但是他没有选择解释与反驳。当他的一位挚友准备返回洛阳的时候,王昌龄让这位挚友将一首诗带给自己的家人: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久之后,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龄被召回长安。当他路过襄阳的时候,他拜访了自己的好友孟浩然。孟浩然为了招待王昌龄,准备了鱼鲜和美酒。席间,两人相谈甚欢,吃了很多鱼鲜。结果孟浩然因为吃鱼鲜导致旧疮复发,不就去去世了。 王昌龄对此十分自责,如果他没有来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也就不会死。随后王昌龄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了巴陵,结果遇见了李白,当时的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两个人一见如故,畅谈过往。

  


  在他们临别之际,王昌龄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水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是念念不忘,当王昌龄之后被贬为龙标尉的时候,李白为王昌龄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年之后,59岁的王昌龄返回老家.当他经过亳州的时候,亳州刺史闾丘晓将他杀害。没有人知道闾丘晓为何要杀他,王昌龄的死成为了一桩千古谜题。 公元757年,张镐让闾丘晓率兵支援宋州,可是闾丘晓却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结果导致宋州陷落。张镐以延误军情的罪名,准备处死闾丘晓。 在行刑前,闾丘晓哭喊着说道:“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杀了我,就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张镐怒吼道:“难道只有你有家人,王昌龄就没有家人了吗!” 话音一落,大刀挥下,王昌龄的大仇得报。 纵观王昌龄的一生,他的生活虽然充满不幸,但是他仍然努力地过好每一天。生活辜负了他,可是他没有辜负生活。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深爱,为我们写下了一首首千古之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咏青

唐代 王昌龄

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
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
经明如何拾,自有致云心。

塞下曲四首

唐代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代 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
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旅望 / 出塞行

唐代 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斋心

唐代 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从军行二首·其一

唐代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