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的一首诗,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王昌龄的一首诗,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边塞风光辽阔壮美,大气磅礴。视野的开阔会带来心胸的宽广。边塞诗就是这样的一种类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样的诗句只有面对塞外的风景才能写得出来。今天介绍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

  

image


  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王之涣齐名的“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是有着“诗家天子王江宁”美誉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在唐代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堪称第一。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诗句壮美,格局开阔,大气磅礴,气象万千。他也被称之为“七绝圣手”他的一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这就是王昌龄的《出塞》。王昌龄的《出塞》有两首,第一首最为有名: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前人评价很高,曾被明代诗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早年曾北游我国西北边地,对边塞生活有深入体验。他出身孤寒,并且由于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所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的《出塞二首》其一,将现实的感受和历史的回顾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深邃高远的意境、流传千古。事实上,之所以王昌龄能写出这样的诗和他的人生经历是非常有关系的。

  

image


  王昌龄早年贫瘠。困于农耕,一直到而立之年才中了进士。后来到开元末年的时候,他被改授江宁县丞,接着又被贬谪龙标尉,所以当时的人又称他为王龙标,也有盛赞他为诗家天子王江宁。这个江宁就是南京,他在我们南京做过小官,所以又称它为王江宁,尤其是和他的那个诗家天子的盛誉结合在一起。当然还有人称他是七绝圣手,而他的边塞诗呢,尤其象这一首《出塞》,就是作于他早年。未考中进士之前,在天下游历,尤其去塞外游历的过程中,壮怀激烈又别有怀抱的人生旅途所作。这首绝句虽然短短的四句,可谓气象阔大。

  

image


  “秦时明月汉时关”。它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入手,秦和汉说的是时间,月光所照之处是一种空间的无限。在众多的边塞事物中,诗人选取“明月”与“雄关”这最富边塞特色的景物着笔,很有启示性。万里晴空的明月,使人联想到皎洁月色辉耀下的大漠荒原;巍峨耸峙的雄关,使人联想到起伏在崇山峻岭中的透施的长城。“明月”和“雄关”,从空间上表现了关塞的广漠和苍凉。“秦”和“汉”从时间上表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只这一句就给人留下了雄浑、苍茫、广阔、浩渺的意境。

  

image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充分体现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一句“人未还”,就让这首诗充满了温情的人文关怀,仿佛听见历史深处那充满了人性的长长地叹息,和万里长征一样得长。第三句叫“但使龙城飞将在”。这个“龙城飞将”到底指的是谁呢?以前一般的说法,说指的是飞将军李广。也有人说应该指的是大将军卫青。但是不管是谁,这里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骁勇善战保卫家国的大英雄。我个人认为,这个“龙城飞将”应该包含了整整那个时代,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出无限光彩的,那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image


  最后一句“不叫胡马度阴山”,阴山山脉其实是中国北部,一个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立刻就使得第三句的那种高昂的,“但是龙城飞将在”的英雄主义得到升华,上升到爱国主义的情怀。所以这首诗大气磅礴,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既有意象上的时空交错,又有文化上深厚渊源,更有典型形象英雄的呼之欲出,还有绵绵不绝的人文关怀,可谓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中,凝练着贯穿时空的永恒思索。

  

image


  这首诗不但意境深邃高远,内容丰富深刻,而且表现了历代人民的和平愿望和爱国热情,为盛唐边塞诗奏出了雄壮美的主旋律。千载之后读来仍令人连声叫绝,谁又能不承认王昌龄确是唐代诗人中七绝的圣手!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裴图南

唐代 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初日

唐代 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唐代 王昌龄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长信怨

唐代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送李十五

唐代 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