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为什么被杀?

王昌龄为什么被杀?

  公元756年深秋的一天,寒凝大地,群雁南飞。59岁的诗人王昌龄,带着一个老仆,牵着一匹老马,还有简单到寒酸的行李,由湖南龙标(今黔阳)辗转回老家京兆(今西安)途中。

  一路上起早贪黑,晓行夜宿,鞍马劳顿,颇为辛苦,眼看就要来到安徽亳州城了。

image

  王昌龄不由得眼睛一亮,跑了一天,累得够呛,人困马乏,盼着早点找个客栈歇脚。

  王昌龄自幼家境贫寒,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公元727年,苦读数年后,29岁的他终于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倒也风光了几天。

  后来任了个小官校书郎,他不善钻营,耻于媚上,又不肯贪贿,不会聚敛,也没有送礼的闲钱,这一干就是7年,原地踏步。

  再后来,他又到河南汜水县当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基本边缘化了。

  家人朋友很担心他,纷纷来信问候,他以诗为信回复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襟怀和高尚追求。

image

  739年,他第一次因事被贬谪岒南(今广东)。第二年遇赦还京后,又赴江宁(今南京)任江宁丞,即县官的副手。

  这是个闲官,权力不大,油水不多,好在公务也少,远离是非,他算是安安生生过了几年,喝喝小酒,写写小诗,倒也优哉游哉。

  可没想到,人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747年,他被人诬陷“不护细行”,再度被贬官湖南龙标任县尉。

  这一去又是8年,远离家乡亲友,十分寂寞,直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自顾无暇,下级官员各寻出路,唐肃宗大赦天下,他终于得以致仕回乡。

  这一年,他虚岁60,也算进入花甲之年。

  落叶归根,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所以,尽管旅途辛苦,寝食不周,他心里还是很愉快的。一路上,他拜会了多位诗友,畅谈友谊,议论诗作,佐以美酒,其乐无穷。

image

  行到卢溪,他见到了老友司马太守,喜不自胜。接风酒宴上,一帮文人觥筹交错,吟咏唱和,王昌龄不觉已是醉眼迷离,借着酒兴,讲起自己当年的一件趣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雪天,王昌龄和诗友王之涣、高适来到一座旗亭(即酒楼)赏雪饮酒。恰有几个歌姬献唱。

  三人打赌:听听这些歌姬唱的歌都出自谁的诗作,三人中唱到谁的,就在壁上画一道记号,少者出酒资。

  头一个歌姬上来就唱了一首王昌龄的送别绝句《芙蓉楼送辛渐》。

  接下来的歌姬唱的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再接下来唱的又是王昌龄的宫怨诗《西宫秋怨》。

  再往后,歌姬唱的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等诗。

  王之涣的诗作虽然入歌最多,却是王昌龄拔得头筹。这个典故就叫“旗亭画壁”。听后,众人起哄叫好,各浮一大白,尽兴而归。

image

  说话间,来到了亳州城,城墙巍峨,戒备森严,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要说这里的刺史闾丘晓,也是个诗人,平时喜欢涂涂抹抹,敷衍成诗,而且自视甚高,但其水准比王昌龄那就差太多了,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他又是个嫉贤妒能之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早闻王昌龄诗名,只恨其名声太高,自己却默默无闻,一直忿忿不平。

  按规矩,王昌龄要去拜会这个地方官,一是报个到,二是开个路条。王昌龄恭恭敬敬递上手本。

  闾丘晓扫了一眼问:“你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回答:“不敢,正是在下。”

  闾丘晓心想,诗写不过你,整人你可比不过我。就故意发难说:“如今安史为乱,人皆南逃,你却北上,分明有投敌之嫌。”

  王昌龄反问道:“请问证据何在?”

  “证据?打几棍子就有了,给我大刑伺候!”

  师爷在一旁小声提醒说,这样不妥吧,好赖他也是朝庭命官。

  闾丘晓鼻子一啍:“治世从法,乱世从权。这里天高皇帝远,我说了算,给我往死里打!”

  闾丘晓一边冷冷看着,一边狠狠地说:打你个一片冰心在玉壶,打你个黄沙百战穿金甲,打你个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的喊声越来越小,最后气绝而亡,一个不世出的伟大诗人,就这样惨死于小人之手。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记:“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好在恶有恶报,天道好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滥杀无辜的闾丘晓也没有好下场。

  时隔一年,时任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闾丘晓率兵救援。他畏敌如虎,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故意拖延时间,贻误战机,致使宋州陷落。

  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新唐书·文苑传》记:行刑时,闾丘晓露可怜相,求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即家有老母需赡养。

  张镐一句话就把他噎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意即王昌龄之母亲又由谁来养呢?闾丘晓闻听此言,只好默然受刑。

  哲人有语“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言其贵在有思想,善思维;也说其脆弱无比,不堪一击。

  昏官闾丘晓杀了王昌龄,陈子昂死于恶吏段简之手,弥衡被悍将黄祖害死,嵇康被权臣钟会构陷而死,阿基米德死于罗马乱军刀下,普希金陨于一个宪兵队长的枪口……

  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巨匠,也都被轻而易举地掐断了脖子,而他们每个人的离世都会导致一片文明天空的坍塌。请爱惜他们吧,人才难得,巨星难再。突然想到北宋赵匡胤“不杀文人”的遗训,心里顿时觉得暖洋洋的。

  1144年后深秋的一天,福建长乐谢家诞下一个女婴,取名谢婉莹。再过了20年,一个叫冰心的作家崭露头角,以美丽动人的作品向先贤致敬:“一片冰心在玉壶”。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代 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题净眼师房

唐代 王昌龄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房,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唐代 王昌龄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何九于客舍集

唐代 王昌龄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
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
山月觞霁时,江明高楼晓。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风凉原上作

唐代 王昌龄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送李十五

唐代 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