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的两首绝句,褪去了烟火气,更显淡泊胸襟

王昌龄的两首绝句,褪去了烟火气,更显淡泊胸襟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先贤圣哲不仅思想深邃,还喜欢用诗词进行表达。反过来,很多诗句虽然篇幅短小,却深沉浑厚、含蓄隽永,抽象的道理含蕴于鲜明具体的形象中。人们都熟悉苏轼、杨万里、朱熹等诗人,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千百年来一直被吟咏不绝。

  

image


  诗人在作品中融入了真情实意,即使通篇未曾道出一个“情”字,读之却深情立现。唐代一位才子写过很多名句,比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些诗歌里的真情和豪迈,曾经感染过无数人。下面介绍王昌龄的两首绝句,褪去了烟火气,更显淡泊胸襟。

  

image


  题灞池二首(之一) 

  唐代:王昌龄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image


  这首诗前两句是王昌龄和与一位老者的对话,诗人问对方,腰间系着镰刀,要去哪里?老者答道,去东园割韭菜。短短10个字,诗人就勾勒出一位樵叟的形象,读者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一位须发皆白、形容枯槁,满脸皱纹、身体瘦弱的老人。

  

image


  老人虽然体弱多病,依然还要亲自去“刈秋韭”。其实这只是一个剪影,一年四季,即使风雨交加,不管寒冬酷暑,为了生计,他都要不辞劳苦。诗人不说同情,也没有表现出悲怨,却转而说“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全篇只是典型的农家生活描写,看不出诗人的任何倾向。但“不复论”三个字,却透露出诗人希望远离尘俗,更看淡了浮名和虚利,只愿与渔樵为伍,过一种恬淡悠闲的生活。

  

image


  题灞池二首(之二)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image


  灞池是灞水的一条分支,灞水又是渭水的一条分支,流经诗人的家乡。王昌龄住在长安的郊外,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却非常清净幽静。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多么美好的氛围。曾几何时,李世民与他的兄弟争夺江山,长安城里兵戈相向、杀声震天,灞水却依然静静地流淌;多年以后,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长安城中又接二连三地发生过震惊天下的大事,而灞池也还是不急不躁地缓缓流逝。

  

image


  朝代更替、英雄暮年,青山依旧、长川静流,而江上渔者却从来不关心这些庙堂之事,他们每天在水面上漂流。日出之后,一叶扁舟在水中荡漾,白鸥在周围盘旋;薄暮时分,烟水茫茫中响起渔歌小调,渔夫悠悠地开始归航,晚霞与其做伴,夕阳目送他的背影。

  

image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诗人走上前去,客气地问:“您老捕鱼几年了?” 这两句就像一幅画图,非常具有王维的田园诗风味,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边塞诗人之手。诗人仿佛一位谦谦君子,问得含蓄,语言质朴,前两句缓缓叙述,后两句开始逗引读者思考。 

       

  此时的作者早已褪去了慷慨激昂的烟火气,变得淡泊豁达。一句“开门望长川”,看起来不着边际,寡淡无味,却像一幅山水画,韵味都在空白处。

  

image


  只有经历过庙堂的风雨,又习惯了江湖的颠簸,才会有如此恬淡的感受,没有豪情万丈,也不见牢骚满腹,更没有借酒浇愁和哀怨叹息。仿佛一切都是浮云,该来的一定会来,不该有的再去强求,也是一场虚空。

  这位白头翁虽然不是未来的诗人,却象征着很多希望隐居者的归宿,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渔樵生活的同情和默默支持。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唐代 王昌龄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豪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唐代 王昌龄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唐代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送薛大赴安陆

唐代 王昌龄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驾幸河东

唐代 王昌龄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旅望 / 出塞行

唐代 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