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火了,他这几首送别诗也值得一读

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火了,他这几首送别诗也值得一读

  这两天,日本题在捐赠物资箱子上的古诗词句火了,其中有两句令网友们一见惊艳,二见生喜,纷纷表示怎么从未读过这么美的古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句原作者王昌龄大概万万没想到,他的诗句在千年之后竟然以这种方式火了。

  这两句诗确实写得很美,情感动人。诗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前两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是说友人要去的地方与诗人所在的地方相隔很近,且有沅水相接,所以送你远行并未感到离别之伤。

  


  而最经典的后两句,也就是题在箱子上的这两句,是继续深化送君无有离伤的缘由:两地的青山同承云雨,天上本是同一轮明月,你我又何曾是相处两地呢?所以,离别何用忧伤?

  王昌龄用这两句清新自然之诗,将离别写得深情蕴藉,婉转又澄明。

  事实上,王昌龄作为盛唐边塞诗人,不仅边塞诗闻名千古,他的赠别诗也写得非常动人,最闻名的当属《芙蓉楼送辛渐》,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古闻名。

  而除了这次火起来的这首《送柴侍御》,王昌龄还有一些送别诗也写得真挚感人,值得一读。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同为赠别诗,《送柴侍御》里的情感是壮阔无离伤却又将无限真情涵在其间,在《芙蓉楼送辛渐》是表明诗人自身的胸襟与怀抱,而在这首《送魏二》里,却是另一种深情——真的哀伤。

  诗人在江上送别友人,以满天江风寒雨为背景,写出风雨凄迷,以酒送别的哀伤;后二句则通过对离别之后的遥想,写出对友人的无尽牵挂与关切之情。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寄托在潇湘之月中,在婉转凄清的梦境中。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王昌龄送别诗中的写景很有特色,给人一种空明澄净之感:青山云雨,明月江风。在这首《送狄宗亨》,取景也很有风韵。此诗送别在秋天,秋本就令人悲,更何况又有送别之情呢?

  他写在秋送别,秋水澄清暮蝉声声,后一句取景于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与友人所去之地鸣皋的烟色。王昌龄在这7字中,将离别之地与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象融合为一体,虚实结合,两地树色暮烟交融,依依惜别之情顿生。

  后两句写送友人离去后的情景,诗人心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愁绪,只能怀着满腔的惆怅空度这凉风飒飒的秋天。诗写愁绪满满,给人无限惆怅之感。

  


  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有首给王昌龄的赠诗很出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而其实,王昌龄于李白,也有赠诗——这首《巴陵送李十二》即为王昌龄送别李白所作。

  这首诗也将送别写得很美,整首诗没有写一句离别的哀语,全用景语,给人天高云淡,山长水阔之感。当然,寄情于这满目山水之间,极目也见不到秋城色,只望见日暮之中,蒹葭随风摇曳,空荡在云水之间。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让人感到的,依然是婉转惜别之情。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重别李评事

唐代 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上侍御七兄

唐代 王昌龄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
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唐代 王昌龄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唐代 王昌龄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上马当山神

唐代 王昌龄

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别陶副使归南海

唐代 王昌龄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