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充满柔情的一首诗,描绘了采莲少女,好像人间仙境

王昌龄充满柔情的一首诗,描绘了采莲少女,好像人间仙境

  

  夏天到了,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古代人喜欢荷花,而采莲则是一个极具美感的劳动。炎热的夏天,只有荷花池中荷花开得正艳,大片的荷叶,一片绿意,还有美丽的采莲姑娘,充满欢声笑语。这样的景致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意境,于是诞生了许多《采莲曲》。“采莲曲”本是一个乐府古曲名,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于汗流浃背的寻常劳动,采莲充满了美感。在众多《采莲曲》中,最为经典的当属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的诗作:

  

image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诗风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在他的笔下是塞外的风雪,是边塞的雄关,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豪迈。但是王昌龄也有柔情的一面,比如这首《采莲曲》。通过描写采莲少女,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景图。

  情感细腻,描写生动,令人很难和那个豪情壮志的王昌龄结合起来。

  

image


  第一句通过荷叶来描写少女的罗裙。罗裙不一定是绿色的,但是在繁茂的荷叶映衬下,荷叶和裙子成了一体,人与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和谐与统一。下一句将这种和谐发挥到极致,裙子和荷叶融合,那荷花就和少女的脸颊相融合。“芙蓉”指的就是荷花,关于荷花的指代词很多,像芙蓉、菡萏等,都说的是荷花。

  

image


  少女的脸颊好像盛开的荷花,美丽又明艳。在荷花与红颜混在一起的时候,似乎很难分辨,究竟哪一朵是荷花,哪一个是少女。这样看来,前两句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片绿叶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翠绿的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image


  这样的美景图只是还缺少一些灵魂,缺少一缕生机,虽然美好,却总是有些死板。所以后两句弥补了这一缺憾。既然人与景融在了一起,自然就很难分辨哪里是花,哪里是人?这些荷花精灵一样的采莲少女们,进入到莲花池中,让人无法寻觅,这样神秘莫测的场景,令人陶醉。正在让人怀疑是荷花变成了人,还是人变成了荷花的时候,一串欢乐的歌声传了过来,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采莲少女还在池中啊!

  

image


  人与景的融合,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梁元帝也曾有过“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的描写。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一个热血男儿,怀揣着满腔报国之志,却怀才不遇,屡遭失败,屡受打击。但是当他看到池塘中的荷叶成片,荷花盛开的时候,心中青春的力量重新被唤起,低落惆怅的心情,立刻变得豁然开朗。美丽的采莲少女,欢快的歌曲,让一个充满辛勤劳动的场面变得诗情画意,充满美感。

  

image


  勤劳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美,每一个付出辛苦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少女的采莲,还是老农的锄禾,无论是欢快歌唱,还是挥洒汗水,这都是劳动的光荣与伟大。王昌龄在这一刻被吸引,被治愈,心中的阴霾逐渐被扫清。他沉醉在荷花飘香,荷叶飘摇,人与景相融合的场景中。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段宥厅孤桐

唐代 王昌龄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寄是正字

唐代 王昌龄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一作孟浩然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录自《文镜秘府论》

唐代 王昌龄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

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舍秋霖呈席姨父》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题上人房》

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

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登城怀古》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送别》

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
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
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注:此送友人之安南。]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代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巴陵别刘处士

唐代 王昌龄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帆馆深,月寒江风起。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