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这个孟浩然、王昌龄交好的隐士也是诗坛大咖

这个孟浩然、王昌龄交好的隐士也是诗坛大咖

  唐代是科举和荐举相结合,没有功名的孟浩然一辈子都没当上官,只能以隐士终身。考中功名没有有分量的人荐举,也就只能混个小官,王昌龄、孟郊等人一辈子做的都是很小的官。如果没有生活压力,有些诗人是不屑于在蝇营狗苟中度过,主动选择辞官归田,寄意山水。

  虽然过的是隐居的生活,但哥不在江湖,江湖不止有哥的传说,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互相交游,往来酬唱,互赠诗章,留下很多优秀的诗篇。孟浩然给另一位隐士朋友写过《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风霜徒夜吟。

  好朋友对自己如此思念,这个隐士当然也要回首诗,《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两个隐士引为知音,友谊贯串始终。孟浩然去世后,这个隐士嘱托朋友搜求孟浩然遗文,《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这个隐士叫刘慎虚,自幼聪颖,八岁作文上书,受到皇帝的赏识,拜为童子郎。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为好朋友专门写了一首《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然而日后刘慎虚仕途失意,只当过洛阳尉,夏县令,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等小吏。壮年辞官南归,游历于休宁、安庆、浔阳、庐山、洪州等地。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交游,时称吴中四友,并与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往来酬唱,互赠诗章。王昌龄《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刘慎虚晚年定居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于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其交游多文人士子、山僧道侣。隐居期间他写的一首诗是他代表作,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辑录这首诗的时候题目就已散失,《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刘慎虚现在名气不大,但历代对他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河岳英灵集》精选24位诗人的234首诗,推崇刘慎虚为一家,选录其诗多至11首,排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居第4位。到清康熙年间他还有5卷诗集在流传,却毁于《四库全书》修成之日。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净眼师房

唐代 王昌龄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房,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初日

唐代 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段宥厅孤桐

唐代 王昌龄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唐代 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宴春源

唐代 王昌龄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为张僓赠阎使臣

唐代 王昌龄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