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王昌龄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就令人断肠!







  

  关于愁思别绪的诗文我们之前介绍过很多,比如著名的孟浩然《宿建德江》,一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幅空旷寂寥的月夜之景;历史上最著名的表达“愁”的诗句莫过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愁”代表了诗人人们相思、愁绪、孤独、悲伤之情,可以说,“愁”在我国历史上的古典诗词中沾到的比重相当大。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来自于王昌龄,他的这首诗句句不带“愁”,可是句句却都在写着自己的“愁”。

  


  说到王昌龄大家想必都很熟悉,那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就是王昌龄晚年遭贬赴龙标贬所(今湖南黔阳)途中,偶听流人筝乐有感而发。这首诗就是《听流人水调子》。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首句依照唐诗绝句的惯例,交代背景——写景,三种不同的的景色:孤舟、微月、枫林,即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但凡是有月光、有孤舟、再加上枫林晚的秋天之凉意,基调顿时被描绘得如此孤寂凄凉和“愁”意满满。也许大家也发现了,但凡是客居他乡或是被贬至某地,诗人的诗句中总也离不开江月之景。这句话让小编想起了王昌龄的另一首诗句: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看到如此凄凉的景色本已经愁上心来,此时又听到江湖上的乐人(“流人”)在岸上弹奏着那凄凉的“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眼中看到的江月枫林,耳中听到的筝曲声,所听所见均是孤独,作者此时流落江湖、漂泊无定的羁旅愁、遭遇贬谪的迁客愁顿时与外界产生共鸣,也许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只有这样的乐曲才能理解,也许演奏水调子的人和我一样,心里的愁也是欲诉无人知吧!

  


  “分付鸣筝与客心”的意思是说,分别排遣了流人和诗人的心。流人可能演奏时的愁是无处定所的漂泊之愁,而诗人自己的愁却是被贬的不得志之愁,虽然愁意不同,但乐曲声下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境共鸣。前两句好不容易由景转情,第三句即又开始写另一种景色,可是细品之下发现景虽是景,却有二致:山岭笼罩在万千重雨雾中,弹断了的弦则好像要将这万千重雨雾收作泪痕。首句写景(江月枫林),次句写筝曲(水调子),而这两句诗却不仅写了景色(山雨雾),也兼顾形容了筝声(断弦声),虽然景色不同了,但仍然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王昌龄在在“孤舟微月”的景色下,似乎也注意到了此时天气的变化,看到了远方的山岭在渺渺烟波中似真似幻,意味着他自己心内的愁绪已经相当复杂,而与此同时,岸上的流人弹着弹着,竟然把筝弦弹断了,将他的愁绪推到了一个顶点,颇有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

  


  满心不能承载的愁绪喷薄而出,因为有共鸣,于是情绪激动后,留下了断肠的泪。泪水之多,竟然是筝弦收集岭上的万千雾雨幻化而成。其实,如果知道王昌龄此时正在被贬的路上,也就能够理解那千重万重雨所化为的泪水,其实是将诗人的迁客愁具象化了,本来无法具体化的事物在此处有了形象有了量,不再无形,不再无法衡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这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令人断肠。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题僧房

唐代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悲哉行

唐代 王昌龄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龙标野宴

唐代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朝来曲

唐代 王昌龄

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送郑判官

唐代 王昌龄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塞下曲四首

唐代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