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因为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奔蜀,内侍团解散,
其中有一名侍卫,人生轨迹因此全然改变。
这个人叫韦应物。
他出身望族,从15岁起开始做玄宗的内侍,豪纵不羁,横行乡里,“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晚年,他却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长者,"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抛物线人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
玄宗开元25年(737年)1岁
生于京兆。
玄宗开元28年(740年)4岁
张九龄卒,孟浩然卒。
玄宗天宝7年(748年)12岁
李益生。
玄宗天宝九年(750年)14岁
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玄宗天宝十年(751年)15岁
成为唐玄宗的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是年孟郊生。
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16岁
正月玄宗从华清宫返京,10月又去华清宫,12月返京,韦应物作为玄宗侍卫随行。
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17岁
护卫玄宗来往华清宫。
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18岁
护卫玄宗来往华清宫。
天宝十四年(755年)19岁
10月玄宗幸华清宫,11月安禄山在范阳造反,一个月后攻入东都。韦应物仍随侍玄宗。
天宝十五年(756年)20岁
6月玄宗下诏亲征,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即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韦应物护从玄宗奔蜀。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21岁
正月,安禄山被杀,9月,郭子仪收复两京。10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玄宗。玄宗12月经咸阳入京。是年韦应物一起还京。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22岁
10月,玄宗幸华清宫,11月还京师。是年韦应物游太学。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23岁
安史乱后玄宗的侍卫撤销,韦应物一度在太学读书。
肃宗宝应元年(762年)26岁
4月,玄宗崩,13天后肃宗崩。李豫即位为代宗。韦应物失职流落,迁居武功宝意寺,从此痛改前非开始认真读书,这是他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儒者的转折点,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27岁
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韦应物对广陵的好友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下《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看诗就知道,韦应和元大的感情是非常的深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8岁
是年从京都到洛阳,途径骊山作《骊山行》、《经函谷关》等诗。
《经函谷关》
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秦皇既恃险,海内被吞食。及嗣同覆颠,咽喉莫能塞。炎灵讵西驾,娄子非经国。徒欲扼诸侯,不知恢至德。圣朝及天宝,豺虎起东北。下沉战死魂,上结穷冤色。古今虽共守,成败良可识。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驰车一登眺,感慨中自恻。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29岁
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是年有《登高望洛城作》。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代宗大历四年(769年)33岁
在洛阳任县丞。是年前后有《赠李儋》、《送洛阳韩丞东游》、《龙门游眺》、《游龙门香山泉》、《春中忆元二》、《金谷园歌》、《答李博士》、《赠王侍御》、《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等。
《赠李儋》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送洛阳韩丞东游》
仙鸟何飘飖,绿衣翠为襟。顾我差池羽,咬咬怀好音。徘徊洛阳中,游戏清川浔。神交不在结,欢爱自中心。驾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朝游尚同啄,夕息当异林。出饯宿东郊,列筵属城阴。举酒欲为乐,忧怀方沈沈。
《春中忆元二》
雨歇万井春,柔条已含绿。徘徊洛阳陌,惆怅杜陵曲。游丝正高下,啼鸟还断续。有酒今不同,思君莹如玉。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37岁
秋冬之间,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
代宗大历九年(774年)38岁
从淮海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感慨写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后任京兆府功曹。是年还写有《赠崔员外》、《答长宁令杨辙》、《游溪》、《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等。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赠崔员外》
一别十年事,相逢淮海滨。还思洛阳日,更话府中人。且对清觞满,宁知白发新。匆匆何处去,车马冒风尘。
《游溪》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 韦应物诗意
代宗大历十年(775年)39岁
在京任京兆府功曹。是年有《寄冯著》、《石鼓歌》、《采玉行》等。
《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40岁
任朝清郎。子韦庆复生。这年在长安遇到旧友冯著,写下《长安遇冯著》,另外还写有《长安道》、《酒肆行》、《仙人祠》等。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41岁
在京兆府任功曹。是年秋末夫人卒。有《伤逝》、《往富平伤怀》、《出还》、《送终》、《冬夜》、《除日》等诗文。
《伤逝》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冬夜》
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除日》
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忽惊年复新,独恨人成故。冰池始泮绿,梅援还飘素。淑景方转延,朝朝自难度。
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42岁
本年秋为鄠县令。是年有多首悼念亡妻的诗作《对芳树》、《月夜》、《叹杨花》、《夏日》、《端居感怀》、《悲纨扇》、《秋夜二首》、《感梦》等。另有诗作《夜闻独鸟啼》、《子规啼》、《送榆次林明府》、《雨夜宿清都观》等。
《对芳树》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
《月夜》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叹杨花》
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人意有悲欢,时芳独如故。
《夏日》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悲纨扇》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掩嚬人已无,委箧凉空在。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感梦》
岁月转芜漫,形影长寂寥。仿佛觏微梦,感叹起中宵。绵思霭流月,惊魂飒回飙。谁念兹夕永,坐令颜鬓凋。
《子规啼》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 韦应物诗意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43岁
六月自鄠县令转为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是年写有《对雪赠徐秀才》、《西郊燕集》、《乘月过西郊渡》、《东郊》、《有所思》等诗作。
《对雪赠徐秀才》
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有所思》
借问江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44岁
在长安闲居。是年有《闲居赠友》、《精舍纳凉》、《答端》、《观澧水涨》、《夏景园庐》、《独游西斋寄崔主簿》、《秋郊作》、《答崔都水》等诗作。
《精舍纳凉》
山景寂已晦,野寺变苍苍。夕风吹高殿,露叶散林光。清钟始戒夜,幽禽尚归翔。谁复掩扉卧,不咏南轩凉。
《答端》
郊园夏雨歇,闲院绿阴生。职事方无效,幽赏独违情。物色坐如见,离抱怅多盈。况感夕凉气,闻此乱蝉鸣。
《夏景园庐》
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闲居逾时节,夏云已嵯峨。搴叶爱繁绿,缘涧弄惊波。岂为论夙志,对此青山阿。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
同心忽已别,昨事方成昔。幽径还独寻,绿苔见行迹。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忧来结几重,非君不可释。
《秋郊作》
清露澄境远,旭日照林初。一望秋山净,萧条形迹疏。登原忻时稼,采菊行故墟。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答崔都水》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45岁
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是年有《幽居》、《答柳州韩司户郎中》、《种瓜》、《晚出澧上赠崔都水》、《寄令狐侍郎》、《相逢行》、《送苏评事》、《夏冰歌》等诗作。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种瓜》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相逢行》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间寒暑。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夏冰歌》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碎如坠琼方截璐,粉壁生寒象筵布。玉壶纨扇亦玲珑,座有丽人色俱素。咫尺炎凉变四时,出门焦灼君讵知。肥羊甘醴心闷闷,饮此莹然何所思。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46岁
仍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是年有《送常侍御却使西蕃》、《送郗詹事》、《贵游行》、《话旧》、《逢杨开府》、《寄大梁诸友》、《秋夜一绝》、《楼中月夜》、《答重阳》、《滁城对雪》等。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秋夜一绝》
高阁渐凝露,凉叶稍飘闱。忆在南宫直,夜长钟漏稀。
《楼中月夜》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滁城对雪》
晨起满闱雪,忆朝阊阖时。玉座分曙早,金炉上烟迟。飘散云台下,凌乱桂树姿。厕迹鸳鹭末,蹈舞丰年期。今朝覆山郡,寂寞复何为。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47岁
春夏领滁州刺史,秋天到任,抵滁州后不久他写了《闻雁》,又常常思念与诸弟栖游长安的情景,写下《新秋夜寄诸弟》。在滁州时,韦应物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他十分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滁州西涧》大约便写于本年。是年还有《对春雪》、《游西山》、《移海榴》、《送王卿》等诗作。
《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对春雪》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游西山》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移海榴》
叶有苦寒色,山中霜霰多。虽此蒙阳景,移根意如何。
《送王卿》
别酌春林啼鸟稀,双旌背日晚风吹。却忆回来花已尽,东郊立马望城池。
▲ 韦应物诗意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48岁
仍在滁州刺史任上,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观田家》诗。冬罢任。
上一年韦应物离开长安到滁州时,好友李儋、元锡曾托人问候。于是这年春天,韦应物写了《寄李儋元锡》寄赠以答。是年还写有《花径》、《寄诸弟》、《登楼》、《寄别李儋》等。《寄全椒山中道士》应该也写于滁州任上,大约是783或784年秋。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花径》
山花夹径幽,古甃生苔涩。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
《寄诸弟》
岁暮兵戈乱京国,帛书间道访存亡。还信忽从天上落,唯知彼此泪千行。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德宗贞元元年(785年)49岁
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是年有《示全真元常》、《野居》、《西塞山》等诗。
《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德宗贞元二年(786年)50岁
在江州刺史任。《寒食寄京师诸弟》可能就写于此年,当时韦应物一人在江州,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无法排解。是年还写有《夏夜忆卢嵩》、《酬卢嵩秋夜见寄》等。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夏夜忆卢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沉沉。
德宗贞元三年(787年)51岁
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是年有《思春》、《送王校书》、《赠卢嵩》等。
《送王校书》
同宿高斋换时节,共看移石复裁杉。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德宗贞元四年(788年)52岁
在左司郎中任上。是年有《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録事》、《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答冯鲁秀才》等。
《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
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未有桂阳使,裁书一报君。
德宗贞元五年(789年)53岁
七月,任苏州刺史。是年有《阊门怀古》、《夏至避暑北池》、《九日》、《赠旧识》、《答令狐侍郎》、《军中冬雁》等。
《阊门怀古》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九日》
今朝把酒复惆怅,忆在杜陵田舍时。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
《赠旧识》
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54岁
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来刺史任满,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于是寄居于苏州无定寺。
韦应物在苏州任期留有大量诗作,是年有《西亭》、《晓坐西斋》、《游灵岩寺》、《游开元精舍》、《拟古诗十二首》、《杂体五首》、《寒食》、《秋夜》、《七夕》、《感事》、《悲故交》、《咏春雪》、《对残灯》、《暮相思》、《述园鹿》、《送崔叔清游越》等诗词。
《西亭》
亭宇丽朝景,帘牖散暄风。小山初构石,珍树正然红。弱藤已扶树,幽兰欲成丛。芳心幸如此,佳人时不同。
《晓坐西斋》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游灵岩寺》
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不知临绝槛,乃见西江流。吴岫分烟景,楚甸散林丘。方悟关塞眇,重轸故园愁。闻钟戒归骑,憩涧惜良游。地疏泉谷狭,春深草木稠。兹焉赏未极,清景期杪秋。
《游开元精舍》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寒食》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惊飙触悬槛,白云冒层甍。
太阴布其地,密雨垂八纮。仰观固不测,俯视但冥冥。
感此穷秋气,沈郁命友生。及时未高步,羁旅游帝京。
圣朝无隐才,品物俱昭形。国士秉绳墨,何以表坚贞。
寸心东北驰,思与一会并。我车夙已驾,将逐晨风征。
郊涂住成淹,默默阻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