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读书?

韦应物: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读书?

  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读书?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不同的决定,因此这个问题其实不成其为问题。但是不同的人读书取得的成就不一样,有人归结为与开始好好读书的时间有关,于是便成了问题。

  据《宋史》记载,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学习,“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苏洵读书起步较晚这一个案,成了一个典型,以至《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纵然如此,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一起跻身唐宋八大古文家之列,成就一点都不小。

  唐代著名诗人韦應物出身于京兆杜陵韦氏家族,当时坊间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出生在这样的世家中,少年韦应物没少做荒唐事。“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后来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韦应物始立志读书,这一年韦应物23岁左右。折节向学(成语,出自《后汉书·段颎传》,指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后,韦应物成了杰出的诗人,也是仁厚的儒者,写下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样心系民瘼、反躬自责的诗句,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诗人,少年陈子昂任侠尚气,热衷于射猎博戏,不好读书。据《唐才子传》记载,陈子昂“年十八时,未知书”。但“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于24岁考中进士,所作诗文为世所重,被推为一代文宗。陈子昂读书虽然有点晚,但并不妨碍陈子昂取得巨大成就。

  相对于古人而言,虽然现在孩子正式入学时间提前了,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业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似乎接受教育越早,未来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胎教的信奉者不乏其人。孩子尚未出世就要接受教育,还不是最早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这则诗话充分表明了袁枚对于早读书的不懈追求。

  读书的早晚和成就的大小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正像每一种花花期各不相同,但是绝对不能以花开的早晚来衡量花朵的美丽与否。

  刘向在《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与其纠结于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读书,不如发愿真心读书。历史上发蒙很早,却无所成就的人多如恒河沙数;而起步较晚但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真心读书的人。

  所以说,有心读书,永远不晚。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凄然怀旧

唐代 韦应物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答长安丞裴说

唐代 韦应物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从容操剧务,文翰方见推。
安能戢羽翼,顾此林栖时。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

唐代 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犹宿远山曙,
微竹下庭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奉明恩。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唐代 韦应物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唐代 韦应物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

唐代 韦应物

掾局劳才子,新诗动洛川。运筹知决胜,聚米似论边。
宴罢常分骑,晨趋又比肩。莫嗟年鬓改,郎署定推先。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