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儒者韦应物,浪子脱胎换骨,独守内心一泓清泉

儒者韦应物,浪子脱胎换骨,独守内心一泓清泉

  


  韦应物:心系百姓的诗中陶潜

  他是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在玩乐惯了后,他忽然发奋读书,脱胎换骨。当官后,他严惩不法官吏,爱护百姓。他实现了从“衙内”到“清官”的华丽转身,也成就了自己不朽的文名。

  终于遇到了一个不苦逼的诗人。

  唐诗的作者,有的是从富贵到苦逼,有的是从苦逼到富贵再到苦逼,有的是从苦逼到苦逼还是苦逼。

  但韦应物同学不是!他是祖籍长安的首都人!韦氏家族从西汉时便迁来关中,定居京兆,上千年来牛人迭出、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这样一位官、富N代,自然跟王思聪似的,年纪轻轻就前途光明,才15岁就当了唐玄宗的侍卫,进宫跟逛街一样频繁。

  年轻,有钱,缺乏管束,难免像个恶少,收容过亡命之徒,喜欢赌博,调戏过民女,史书记载他“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地方官不敢抓捕,只敢战战兢兢站在阶下向他的家人诉苦。

  


  可是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

  唐玄宗逃到四川去了,各地兵荒马乱,硝烟四起。面对摇摇欲坠的江山,不懂事的轻狂儿郎忽然感到了沉重与责任。

  他变了,摘下镶金嵌玉的马鞭,开始坐在书桌边疯狂啃书,戒掉山珍海味,开始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一个纨绔子弟,一夜之间变成了沉稳低调的儒生。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又反映民间疾苦,颇富于同情心。儒者的风范,也一以贯之到生活中。

  他不像一些为政和私生活截然割裂的文人,尽管年轻时曾“暮窃东邻姬”,成婚后却与夫人元苹感情甚笃。夫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后裔,16岁嫁给他,36岁去世,两人感情异常恩爱。

  夫人去世后,韦应物撰写的悼亡文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那一年韦应物40岁,元氏夫人逝世后,他没有再娶。

  


  52岁那年,韦应物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当时的苏州真可谓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江南唯一的雄州。韦应物进了官衙,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那时的他还病着,可就这样拖着病体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没有政务的时候,就在郡斋中焚香冥坐,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

  这样的地委书记,难怪苏州百姓爱戴,他们尊称他为“韦苏州”,这个称号流传了千年。韦苏州的清廉在他退职之后可见一斑。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病逝异乡。

  他的清贫,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大多是接受命运的摆布,不得已地贫困着。可他一直在仕途中,没有遇到过大的波折,官职也是渐次提升。他是自觉地选择了一种清明而廉洁的人生,用这种人生开启了一种清明而廉洁的政治。

  


  在他死后,他的诗歌意外地红起来——跟梵高一样,生前不被重视,死后却被发现了巨大的价值。人们发现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是那么恬淡高远。

  他的词不多,仅《三台》和《调啸》共四首。可是“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韦苏州千古。

  


  韦应物经典诗作选评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古人评注

  《韦孟全集》:“一雁初晴”语,入画。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景与兴会,绝似盛唐,只“孤村”自露本色。

  《唐诗训解》:潇洒不乏法度。

  《唐风定》:韦诗别有一种至处,真色外色、味外味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一写自巩县之洛水,迤逦而来,不知几许道路,但俯而观水,水则绿也,仰而观山,山则苍也;及志其所向之路,路皆东也,一何潇洒乃尔!二忽然向南,忽然山豁,忽然河通,遂换出一极苍茫浩荡之境界来,只此二语已不是寻常笔墨。三四但见远天之外有景依微,非寒树乎?乱流之中有光明灭,非夕阳乎?此真是乍出口时光景,固不得写向后边也。五六久之而后乃遇孤村,又久之而后又见一雁,此真是岸转风回时光景,固不得写向前边也。要之皆从“扁舟不系”中,匆匆领略其一、二者,如此而亦何尝有所沾滞眷恋于其间哉!七八为报与游宦诸公,使之猛省,而却借扁舟之不系,轻轻带出“心”字,立言之妙,一至于此。

  


  《唐诗成法》:起亦高亮,三四写景颇称;五六又写景,皆成呆句。若将五六写情,则与下“与心同”三字相应矣,然外貌可观。

  《昭昧詹言》:起叙行程破题,历历分明。中二联写景如画。五、六切地切时,其妙远似文房。收寄友,古人无不顾题、还题如是。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悽悽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古人评注

  《韦孟全集》:刘云:至浓至淡,便是苏州笔意。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浅浅说出,自然超凡。

  《唐诗笺要》:数字内无数逗露,无数包含,了却情人多少公案。元明间才人为一“情”字作传奇千百出,不敌这首。

  《唐诗别裁》: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探,此种可以为法。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古人评注

  《韦孟全集》:简淡之怀,百世犹为兴慨。

  《唐音癸签》:韦左司“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仁者之言也。刘辰翁谓其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正味此两语得之。若高常侍“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亦似厌作官者,但语微带傲,未必真有退心如左司之一向淡耳。

  《唐体肤诠》:中四句自述近况,寄怀意唯于起结作呼应。然次句击动三、四,七句暗承五、六,又未尝不关照也。

  《唐宋诗举要》:吴曰:情景交融(“世事茫茫”二句下)。蔼然仁者之言(“邑有流亡”句下)。曰:本言今日思寄,却追述前此,益见情真,亦是补法。三句承“一年”,放空一句,四句兜回自己,五六接写自己怀抱,末始入今日寄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赠李儋

唐代 韦应物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观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

唐代 韦应物

晓漏戒中禁,清香肃朝衣。一门双掌诰,伯侍仲言归。
亭高性情旷,职密交游稀。赋诗乐无事,解带偃南扉。
阳春美时泽,旭霁望山晖。幽禽响未转,东原绿犹微。
名虽列仙爵,心已遣尘机。即事同岩隐,圣渥良难违。

赠冯著

唐代 韦应物

契阔仕两京,念子亦飘蓬。方来属追往,十载事不同。
岁晏乃云至,微褐还未充。惨凄游子情,风雪自关东。
华觞发欢颜,嘉藻播清风。始此盈抱恨,旷然一夕中。
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谁当念素士,零落岁华空。

观田家

唐代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答赵氏生伉

唐代 韦应物

暂与云林别,忽陪鸳鹭翔。看山不得去,知尔独相望。

沣上醉题寄涤武

唐代 韦应物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