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喧嚣背后的诗人韦应物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喧嚣背后的诗人韦应物

  

image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我特别喜欢,总想再续两句,但恨才华不够,求助网友了!帮忙补两句吧,我送酒。最好的我就送拉菲。”日前,作家、网络营销专家杜子建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条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那天起,一场“全民续诗”活动开始在网络上发酵。

  唐朝诗人韦应物不曾想到,从他当年写下的《简卢陟》脱化而来的这两句诗,会在一千多年后的2016年掀起一场网络狂欢;韦应物更不会想到,在怀揣诗歌情怀、热情高涨的网友眼里,他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

  宴请喝酒自己“买单”

  近日,作家、网络营销专家杜子建在微博抛砖引玉,说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两句诗,“总想再续两句,但恨才华不够”,所以来求助网友。还承诺送酒答谢,续得“最好的就送拉菲”。短短几天时间,微博被转发10万多次,阅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00万次,连知乎、豆瓣网友也被动员起来,拿出“唐诗三百首”的功力开始接下句,不少网友留言:“这年头没点文采都不好意思混微博界了。”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诗句原文“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虽然并未搜索到与之完全匹配的古诗句,但这句诗与韦应物《简卢陟》中的最后一句十分接近。该诗的原文为:“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由于韦应物曾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这首《简卢陟》的最后一句,则对前诗抱负未酬无奈隐居的惆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与“原作”的最后一句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原作”中作为整首诗的结尾句不同的是,如果单看这一句,仿佛“回味无穷”,这也让广大网友“诗兴大发”,纷纷大开脑洞,为这句诗续写后文。

  诗人与酒似乎一直形影不离,在韦应物的诗中,“一瓢酒”不只在《简卢陟》这一首诗中出现,在他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最大的嗜好一是酒,二是诗,而且他喜交朋友,出手大方,宴请喝酒全由他‘买单’”。西安文史专家李彭说,唐贞元初年(788)秋天,韦应物任苏州刺史后,就时常与秦系、邱丹、顾况等文人雅士欢聚唱酬,吟酒作诗,歌舞助兴。韦应物尽管公务繁忙,但与诗友相聚饮酒是他一生的快乐,所以逢场必至。闲暇时,还约上三五知己,雇一画舫去四郊游玩,一路上饮酒作诗,听琴品曲,乐哉悠哉,好不快活!那时是没有公款消费的,吃用开销均由韦应物承担。

  放荡不羁的长安少年

  盛唐时在长安的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说城南的韦家与杜家,离天仅有一尺五。如果我们把“天”看成皇帝,那么,这两家的权势快跟皇亲国戚家差不多了。这个韦家指的就是韦应物家,而这个杜家则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杜如晦一门。

  

image


  京兆韦氏乃是关中的世家大族,据韦应物的墓志铭记载:“逍遥公有子六人,俱为尚书。”这个逍遥公,乃是韦应物的先祖韦夐。韦应物的高祖韦挺,新、旧《唐书》上都有他的传记,一般人是上不了官方史书的。事实上,韦挺在太宗时期历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据说他经常与房玄龄、魏征等名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深得李世民的赏识。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也就是韦挺的儿子,乃是武则天时的宰相,曾担任过吏部尚书一职。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混得要差一点,但好歹也是一宗正少卿,官居从四品上,并加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至于他的父亲韦銮境况更差,只做个“少监”的小官。韦銮官当得不大,却是当时一个善画山水花鸟的知名画家。

  所谓盛极必衰,到了韦应物这一代,韦家明显走下坡路了。韦应物小时候口碑不佳,可以说是“京城一霸”。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放荡不羁,横行乡里。 韦应物自己写过一篇叫《逢杨开府》的诗,自述这段不良少年的经历:“少事武皇帝,无赖侍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自王粹。骗山风雪夜,长扬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任皇帝的侍卫官期间,他享受到皇宫中的种种特殊待遇,可真是出尽了风头,承足了恩惠,少年得志,忘乎所以,一副以贵临下的派头。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紧接着帝位易主、“武皇升仙”,这一变故不仅给唐朝的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也给这一代诗人们的心灵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摧毁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理想和生活热情。此时十八岁的韦应物也沦落到“憔悴被人欺”的地步。这段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刺激,于是,他痛改前非,放下身段,苦心读书。

  为官几十年清廉自守

  寒窗数载终有报。太学毕业后,韦应物在担任洛阳丞期间,“以刚直为政”,对仗势欺凌百姓的军骑严加惩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身为士子对黎民百姓的承诺:“立政思悬棒”。大历十二年,奉命前往长安北面的云阳县视察水灾时,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夙驾邸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而就在出任滁州、江州刺史时,他更是尽职尽责地体察民瘼,安抚流亡的百姓。

  “此后,韦应物为官几十年清廉自守,以至于他在苏州刺史任上被免官时一贫如洗,无钱返回长安,寄居于寺庙中直至一年后身亡,让后人看到了一个真心忏悔者的志行高洁。”文化学者孙骏毅说,韦应物任职届满后,没有得到朝廷新的任命,心情郁闷,每天就喝点自己酿的米酒,写点山水田园诗聊以度日。他居然无银子雇车坐船回京候选,只有寄居在苏州城东的一个小寺院——永定寺的馆舍里。为了生活,他就督促家人租地耕种:“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聊租二顷田,方课子弟耕。”那是唐贞元六年冬天的事,那年他已经54岁。

  一天,有几个读书人有闲来寺院里赏梅,忽然发现种菜的老者有些面熟,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历任三年的苏州刺史韦应物!苏州人都以为韦应物卸任后早已荣归故里去爬西安大雁塔了,谁知道他竟因无钱而难以动身。此事传开后,很多士绅都携银两来永定寺拜访韦应物。看到当年的韦刺史如今落到孤苦伶仃的地步,多有不忍,不少人落下眼泪。韦应物微微一笑,说我蒙主持厚待,每日有自酿的米酒充饥,日子过得很好。他坚辞众人捐助银两,只留下抬来的五瓮黄酒。自此,永定寺前常有人抬着酒坛来,佛家戒酒,故不敢从殿门进,就悄悄放在后园的菜地边。

  

image


  “韦应物为官清正,能体察民众疾苦,他的许多诗,都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了谴责,而对百姓的贫困寄予了同情。”孙骏毅说,韦应物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种境界,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是不多见的。

  唐贞元七年(791)冬天,韦应物病逝于苏州永定寺。次年春,苏州人出钱雇来车船,由其家人扶棺回杜陵,与夫人合葬于故土。

  韦应物墓志入藏西安碑林

  时光越千年。2007年,韦应物墓志、韦应物妻元苹墓志、韦应物子韦庆复墓志、韦庆复妻裴棣墓志四合墓志在长安区韦曲被发现,经多方努力,一年后,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韦应物的生年史籍没有记载,墓志也未明述。从事唐代文学和古籍整理研究的当代名家傅璇琮先生对韦应物一生作了详细考证,他根据韦集诗“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句推算,韦应物生于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家马骥根据韦应物墓志所提供的任职顺序及傅璇琮先生考证,参照韦诗自注的时间,大体列出韦应物生平年表,从韦应物自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14岁玄宗天宝九年(750)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等,一直排列到55岁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初前后卒于苏州官舍,十一月归葬少陵塬祖茔,以及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其中对其历任官职等大事依序记述颇详。

  

image


  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十一首,其中有四首与韦应物相往还,《韦苏州集》中有七首诗是赠与丘丹的,可见两人私交之深。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说:“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其中之“曹刘”,当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鲍谢”,是指南朝代表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二人皆为“元嘉三大家”中人。丘丹的评价,对于现今研究韦诗艺术风格的形成,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

  韦应物有诗集十卷存世,收录诗作560多首。他的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居易曾对韦诗给予充分的评价:“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宋代的不少诗人常把韦应物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并比,苏东坡甚至讲到“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来说,韦应物家族墓志无疑是极其难得的珍贵文献,称为百年来唐代石刻文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也不为过。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拟古诗十二首 其二

唐代 韦应物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靡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答赵氏生伉

唐代 韦应物

暂与云林别,忽陪鸳鹭翔。看山不得去,知尔独相望。

同德寺阁集眺

唐代 韦应物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寂寥阁氲廓,超忽神虑空。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酬张协律

唐代 韦应物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
丽思余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
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
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
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
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鸢夺巢

唐代 韦应物

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吞鹊之肝恃鹊脑,
窃食偷居还自保。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恃膻腥不肯逐。可怜百鸟纷纵横,
虽有深林何处宿。

送宫人入道

唐代 韦应物

舍宠求仙畏色衰,辞天素面立天墀。金丹拟驻千年貌,
宝镜休匀八字眉。公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
从来宫女皆相妒,说著瑶台总泪垂。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