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贾岛,一身六墓,唯安岳这座才是真冢

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贾岛,一身六墓,唯安岳这座才是真冢

  说起贾岛,我们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也熟悉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名句典故。但很多人也许不知,贾岛生命的归宿,竟然是在安岳县城以南的安泉山麓。

  去年春天,我造访安岳贾岛墓。细雨,近黄昏,不高的安泉山,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到处是茂密的树木、竹林和野草。寻到一青瓦木屋,简陋,七八个青砖柱头支撑。木屋边有几座青苔密布的石碑,木屋正上方的石阶用石条砌成,石条上生着一层潮湿青绿的腐植地衣。从左侧迂回登上石阶,仅七八米就看到贾岛墓了。可惜,杂草丛生,满目荒芜。

  长眠安岳 一身六墓

  贾岛墓呈半圆形,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四周用石条垒砌,坟头和周围杂乱地生长着各种竹木,落叶满地,人踩上去有些松软。又返回到下面那木屋石碑上的文字,文字多已风化,模糊不清。

  从安岳县志了解到,这青砖木屋还真的跟贾岛有关系,它修建于清朝,名曰瘦诗亭,陈列过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不是四川人,他生于河北省涿州,60岁(一说59岁)时迁来四川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64岁病故并葬于该地。贾岛死后,友人苏绛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了贾岛的生平:“贾岛于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于普南安泉山”。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在墓前建造“瘦诗亭”,晚清普州县令斐显忠又重建并立牌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贾岛墓全貌,瘦诗古亭现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是“名人效应”,贾岛竟有“一身六墓”的说法。除了安岳县这个贾岛墓,据传还有几处:其一,北京房山有贾岛衣冠墓,乾隆帝《贾岛故里》诗云:“闻说浪仙里,依然在范阳。”其二,河南洛阳,《洛阳府志》《洛阳县志》都说有“长江主簿贾岛墓在伊阙东山,墓碑见存”,也为衣冠墓。其三,安徽当涂,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四《贾岛墓》云:“唐诗人贾岛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甘棠村。”现代学者李嘉言考证,此墓为贾嵩墓,非贾岛墓。其四,陕西《富平县志》载:贾岛墓在富平县皋里大贾村,村中有贾岛墓碑,碑文为柳公权手书,此为疑冢。其五,四川大英县,《方舆胜览》载:“贾岛谪为长江簿,有墓在焉”。史家考据,只有四川安岳县这座贾岛墓才是真冢,其他均属纪念性衣冠墓。

  词句锤炼 刻意求工

  贾岛(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他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自小发奋苦读,尤擅诗歌。贾岛一生著述丰富,留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贾岛的诗,擅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我们耳熟能详的“推敲”典故,就是由“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出身贫寒的贾岛祈望从政,实现人生价值,但屡屡失意不得志。19岁时在洛阳青龙寺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无本。在青龙寺,两年青灯孤影的禅房生活,养成他了冷漠内向的性格,也养成了他殚精竭虑、耽于思索苦究的秉性。他常常为构思佳句而沉溺其中,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僧敲月下门”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门。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大地沉寂,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一路山水迢遥,阡陌纵横。半路上,有些无聊的贾岛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小诗,心头纠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是不是妥帖?还有没有更好的词呢?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就这样骑着毛驴,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敲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样子,都感到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大诗人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乘轿而来。行人和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昏昏然不理。差人大怒,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也有些好奇,问贾岛怎么回事儿。贾岛这才清醒过来,忙把自己苦吟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韩愈听了,可能觉得挺有意思,竟然下轿子思索起来。整个马队也安安静静停下来,等待他们两个鼓捣出佳句。过了一会,韩愈抬头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吧。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呀。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夜静更深时多了几分清脆声,静中有动,岂不生动?”

  至此,贾岛和韩愈交上了朋友,后来受韩愈关照不少,还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科举考试,遗憾的是屡考不中。

  唐元和中期,与贾岛同时代的诗人都很活跃,如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崇尚轻浅通俗。贾岛不同,他独自追求诗的变化和冷僻,以矫正诗歌轻艳的风气。一天,贾岛骑着驴打着伞,横截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当时秋风劲吹,黄叶满地,一片萧索,贾岛灵感一来,突然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因急切中想不出对应的另一句诗来,忘记回避,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这刘栖楚可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知音诗人韩愈,贾岛被抓起来关了一晚才出来。

  更倒霉的还在后头。一次,贾岛在定水精舍碰到了武宗皇帝,贾岛对皇帝有些心不在焉,轻慢表情写在脸上。这还了得,皇帝下旨将贾岛逐出京城,降职为遂州长江县(今四川大英,县治在回马镇)主簿。

  贾岛在四川的最后六年

  自京城出发,贾岛在途中写了首《赴长江道中》:“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日到?行客替生愁。”山塬浩茫,云水激荡,映衬出清瘦诗人的茕茕孑立,前途渺茫。

  南下巴蜀,千里川陕道,漫漫不归路。贾岛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来到四川,他先是在长江(大英)县主簿任上,工作勤勉努力,深得百姓拥戴。

  性格耿介的贾岛,依然在诗歌中发了不少牢骚,诗中一再称自己是“逐客”“迁人”。贾岛对长江县充满了深深的感谢、怀念和眷恋之情,把一生用心血吟成的诗歌命名为《长江集》,后世也称他为“贾长江”。

  一点新萤报秋信

  不知何处是菩提

  贾岛为政之余或吟诗作赋,或诵读佛经,与一二知己开怀畅饮。长江县城附近的明月山上有座玩月亭,贾岛常到亭中读书,或登眺吟咏,诗有《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表明贾岛对当地知友独孤崇(字鱼琢)秀才、马秀才等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明月山的喜爱: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开成五年(840),贾岛任期满后,升任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官阶由从九品升为正八品下。

  普州地处川中腹地,境内石刻“上承敦煌,下启大足”,素有“中国佛雕之都”美誉。贾岛到任后,很快入乡随俗。政务之余,他常去南门外的南楼读书作诗,写过不少诗,最有名的是《夏夜登南楼》:“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表达了身在异乡、前途迷茫的孤寂落寞。

  会昌三年(843),贾岛再次期满,升任普州司户参军。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享年64岁。他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6年。

  贾岛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贾岛去世后,夫人刘氏按其遗愿,把他安葬在城南的安泉山麓,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

  不缘毛羽遭零落

  焉肯雄心向尔低

  作为声名卓著的唐代大诗人,贾岛生命天空中最舒朗的日子,是和孟郊、韩愈等诗友悠然待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他诗兴大发,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郊寒岛瘦”出自大文豪苏轼的《祭柳子玉文》,原话是“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苏东坡这人挺有意思,他说出的许多关于诗文的观点常常一鸣惊人,也留下不少佳句。

  “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贾岛的诗歌风格。苏东坡的意思是,孟郊、贾岛的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持苏东坡看法的也大有人在。宋初欧阳修就曾诘难说:“孟郊、贾岛之徒,得其悲愁郁堙之气。”后来的朱熹也批评:“君诗高处古无诗,岛瘦郊寒讵足差。”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湖州德清武康县)人。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近50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抑郁不得志,其《游子吟》为唐诗中之极品。孟郊和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他们诗中,像“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孟郊《古怨别》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贾岛《戏赠友人》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病鹘吟》

  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

  雄心不改,壮志难磨,贾岛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唐才子传》说贾岛“居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虽然穷成这样,但仍不掩贾岛其性情中人的一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让纠曹上乐使君

唐代 贾岛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虽然叨一掾,还似说三乘。
瓶汲南溪水,书来北岳僧。戆愚兼抱疾,权纪不相应。

望山

唐代 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雨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雨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雨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寄宋州田中丞

唐代 贾岛

古郡近南徐,关河万里馀。相思深夜后,未答去秋书。
自别知音少,难忘识面初。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卢秀才南台

唐代 贾岛

居在青门里,台当千万岑。下因冈助势,上有树交阴。
陵远根才近,空长畔可寻。新晴登啸处,惊起宿枝禽。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 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送刘知新往襄阳

唐代 贾岛

此别诚堪恨,荆襄是旧游。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因君两地去,长使梦悠悠。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