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之子,竟如此优秀!

范仲淹之子,竟如此优秀!

  

  范纯仁的父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老人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千古,以致范氏子孙在他的光芒下显得十分黯淡。其实范纯仁官职不比其父低,社会影响甚至还要大一些,在个性特点和行为作派上,更是别有名士味道。

  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出生于1027年。作为“官二代”,范纯仁17岁时就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这是个正九品的官职,虽然官不大,但在别人看来十分荣耀。范纯仁对此浑不在意,跟别人都不好意思提。他说:“赖恩泽而生,吾耻之。”认为靠家里背景当上官,他觉得很羞耻,他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范纯仁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那时的科举考试竞争之激烈,不下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不过,对范纯仁却不是问题。他天资聪颖,8岁时,就能将晦涩的文章倒背如流,还能加以讲解。

  当然,天资只是一个基础,范纯仁学习非常刻苦,这点也随了范仲淹,读起书来不分白天黑夜。功夫不负有心人,1049年,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范纯仁走上考场,并且无可争议地高中进士,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朝廷派新科进士范纯仁到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当知县,他却借口“远亲不赴”,意思是离家太远了,不去。后来,又改任他为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市)知县,他仍不去。范仲淹很奇怪,问他:“远处你不去也罢了,近处你怎么也不去?”范纯仁认真回答:“岂可为了俸禄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虽近,但到那里就不能侍奉您了。”就这样,直到1052年,64岁的范仲淹去世后,他又守丧3年才出仕为官。

  范纯仁就任的第一个职务是秘书省著作佐郎,旋即赴汝州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任知县。

  当时的襄城,穷困一方。范纯仁则独辟蹊径,千方百计带着百姓“致富”。他发现襄城适宜养蚕,而丝绸的价格又很贵,便开荒种桑。老百姓对他十分感激。范纯仁离任后,大家还对他念念不忘,把所种植的桑林称为“著作桑林”。

  1062年,范纯仁被推荐为开封府襄邑县(今河南睢县)知县,这里有一片皇家御林军的牧场。御林军飞扬跋扈,牧马时经常践踏老百姓的庄稼。百姓告到县里,范纯仁二话不说,当即逮捕了一个侍卫,并当众处以鞭杖之刑。牧场的主管官员大怒说:“天子的宿卫,怎敢如此对待?”随即把此事上报给了朝廷。宋仁宗立刻派出御史前往纠察,范纯仁理直气壮地说:“养兵的费用来自田税,若毁坏了百姓的田亩,还不能依法惩处肇事者,田税从哪里来?”宋仁宗听说了他的话之后,下诏不再追究此事。

  


  因为在襄邑的突出表现,范纯仁没过两年就被提拔。刚即位的宋英宗亲自擢升他为御史台台谏。从此,范纯仁从地方进入中央,开始参与朝政。

  御史素有“皇帝耳目”之称,要给皇帝提意见,纠察百官,范纯仁从当这个官的第一天起,就不愿安享富贵太平,宁愿得罪人,也要尽自己的职责。

  宋英宗是宋仁宗的侄子,一直想为生父濮安懿王立名分。朝中大臣分两派,翰林学士王珪等人主张让宋英宗称濮安懿王为皇伯;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皇考(即先皇)。双方争执了很久都没结果。范纯仁上书,说应该称皇伯,还批评韩琦、欧阳修一味媚上,要求治他们的罪。最终,宋英宗决定尊生父为皇考,韩琦、欧阳修一派获胜,他们反咬范纯仁,要和他势不两立。1066年3月,在御史台仅干了9个月的范纯仁丢了官,被贬出京,到地方当了通判。不过,这时的他,已经以不畏权贵名震天下了。

  范纯仁任职地方时,有一天,一名僧人来击鼓鸣冤,状告所在县县令,说他窃取僧舍内所藏的银制酒具,现在施主要得很急,请求追讨回来。

  原来那个县令微服私访,路过一个寺庙,偶见僧人的案几上摆放着一瓢酒。这位县令平时喜欢开玩笑,见状便拿起笔来,在窗纸上题诗一首:“尔非慧远我非陶,何事窗间酒一瓢?僧野避人聊自醉,卧看风竹影萧萧。”没想到,这个僧舍主人是因为先前犯罪才落发为僧的,为人狡诈,回来后看到题诗里挖苦自己,十分气恼。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第二天便写了一张诉状,将县令告到了州里。

  范纯仁善于识人,一看来告状的主心中就有了判断,待问明缘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脸色一沉,怒道:“你是僧人,应当饮酒吗?如果真的丢失了东西,你让物主亲自来告状!”下令杖责几棍,以示惩戒。

  打发走了僧人,范纯仁把诉状拿回家,让子侄传看,教育他们说:“当官的人,为世人所仰慕,如果做事不谨慎自重,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啊!”

  


  不久,那位县令听说了此事,十分感激,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派人送到范纯仁府上。范纯仁拿过信,看都没看就回复说:“我不记得有这么一件事。”随即吩咐来人把信带了回去。

  家人很不解,说:“你明明帮了他,他表示感谢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说不记得有这样的事呢?”

  范纯仁回答说:“为别人做好事,于自己是一种欣慰,对别人却是一种负担,我这样做,不过是帮他卸掉感恩的包袱罢了。”

  后来,范纯仁官居高位时,为国家推荐了很多人才,可这些人升了官,却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是被谁举荐。有朋友劝范纯仁:“你怎能不笼络天下士子,使他们知道出于你门下?”他回答说:“只要朝廷任用不失正直之人,何必使他们知道出于我的推举,把公事变成私恩呢?”他的刚直,可见一斑。

  北宋的政坛就是两派不停地换,谁上台另一派就倒霉。司马光的政敌章惇当了宰相后,一上任就把司马光一派的重要大臣,如宰相吕大防等都放逐到荒凉的岭南,并且建议皇帝说,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应让他们回来。

  范纯仁听说后,十分忧愤,想斋戒后上疏申辩。此时,他已年届七十,正闹眼病,双目看不见东西,家人都跪下求他:“千万不要再触怒皇上,万一获罪,实在不是年老之人所能承受的啊!”范纯仁回答说:“事已至此,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假如皇上之心能够回转,关系这么多大臣,也算功德。假如不能,即使我死了,又有什么遗憾。”于是上疏皇帝,为吕大防等辩解,最终没能达成心愿,被判与吕大防同罪,被贬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范纯仁的儿子对父亲的身体状况十分担心,建议他向皇帝求情,免除此次辛劳之旅。范纯仁摇头拒绝,令家人收拾东西上路了。旅程异常艰辛,儿子们不时诅咒章惇。范纯仁听到了,批评他们说:“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不要吃点苦,就怨这个怨那个。”

  老大范正平说:“我听人到处议论你呢,说你是因为贪名,才表现得如此淡定。”

  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70岁了,两眼看不见东西,如今万里之行,难道是我所希望的吗?但我尊敬君王,如果此时不能尽忠,而只为回避贪名的嫌疑,那就没有为善之路了。”

  


  有一天,在过江时,范纯仁乘坐的船突然翻了,当儿子们把他从船里救出来时,他全身都被江水浸透了。儿子们又抱怨起来,一上岸,范纯仁就说:“难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吗?”

  到了永州没多久,有一天,二儿子范正思高兴地跑来说:“咱们可以返回朝廷了。”范纯仁很奇怪。范正思解释说:“你朋友韩维不是也被贬了吗,最近他的儿子跟章惇申辩,说他父亲执政时曾与司马光不和,韩维因此被免除了贬谪。当年你不是也反对过司马光吗,前有车后有辙,咱们也可以以此为借口。”

  范纯仁摇头说:“我因为司马光推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和是可以的,如果以过去的言论作为今日之事的借口,那可不行。与其有愧心而生存,还不如无愧心而死。”

  范纯仁在永州一待就是3年,直到去世。他不是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始终不肯攀比老朋友韩维,更不肯攻击司马光为自己开脱。

  范纯仁曾作《鹧鸪天》,词中写道:“公方结客寻佳景,我亦忘形趁酒杯。”他在起起落落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从未把名利、地位放在心上。没有了外物的羁绊,才能率性而为,唯其如此,历史上才少了一个官场老油条,多了一个让人敬佩的真名士。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晓

宋代 范仲淹

墙外辘轳响,楼前江汉欹。
曙光和月色,犹记早朝时。

江上渔者

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览秀亭诗

宋代 范仲淹

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
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
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
作诗刻金石,意垂千载休。
我来亭早坏,何以待英游。
试观荆棘繁,欲步瓦砾稠。
嗟嗟命良工,美材肆尔求。
曰基复曰搆,落成会中秋。
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
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
老子素不浅,预兹年少俦。
九日重登临,凉空氛气收。
风来雁声度,云去山色留。
西郊有潭菊,满以金船浮。
雅为郡子寿,外物真悠悠。
过则与春期,春时良更优。
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
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五马不行乐,州人为之羞。
亭焉讵可废,愿此多贤侯。

依韵答韩侍御

宋代 范仲淹

虽叨世契与邻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郑馆昔时延下客,于家今日见高门。
我居方面荣为惧,君向台端直且温。
彼此中怀蕴金石,不须销黯动离魂。

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

宋代 范仲淹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炮缩顶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祇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胡兵隔一川。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五

宋代 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