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宋仁宗范仲淹的南京,不是我的大蓝鲸?

宋仁宗范仲淹的南京,不是我的大蓝鲸?

  古装剧《清平乐》火了

  宋仁宗、范仲淹等人口中

  “南京”“应天府”频频出现

  文脉君一个激灵:

  我的大蓝鲸,

  北宋就出道了吗?

  其实

  并,木,有

  

image


  北宋的南京应天府

  不是wuli南京

  而是河南的商丘

  现在的南京

  当时是江宁府

  央视《中国地名大会》也提到,

  “纵观全国城市户口本,

  你可能都找不到一个比南京改名更多的城市。”

  确实

  仅看从隋唐五代到宋元,

  这个曾经虎踞龙盘的地方,

  就几度被更名:蒋州、昇州、上元、集庆……

  

image


  蒋 州

  蒋州,一个存在时间很短暂的名字。

  隋朝灭陈后,南京遭受了自建都以来最大的一次摧毁。隋文帝下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六朝时期建康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统统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建康自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加强对六朝故都的统治和管理,隋朝设置了蒋州。

  说起蒋州,其实它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

  在南京这块地界,有一座山叫钟山,三国孙吴时,为纪念在钟山脚下抓贼而死的汉代秣陵校尉蒋子文,改名蒋山。

  别小看这座山,它的地位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南朝刘宋山谦之说它外形“高大”,远看像龙。

  正因为蒋山的不同,所以设置了蒋州,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设置蒋州,至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改蒋州置丹阳郡,蒋州这个名字用了九年。

  

image


  昇州

  在南京,有一条主干道叫“升州路”,为何得名?其实和唐朝时南京的名号“昇州”有关。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洛阳、长安失守,唐玄宗被迫逃亡到四川。留下的太子李亨(唐肃宗)内心很慌,但慌没办法啊,要稳住局面,于是他想出个办法,就是提升金陵的行政地位,将江宁县(今南京)升格为昇州(今南京),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不过这个名字也没用多久,“安史之乱”平定后,昇州又降格为了江宁县。

  这里还要提一个人,就是书法大家颜真卿。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颜真卿迁任浙江西道节度使兼昇州刺史,目睹朝政败落,百姓苦不堪言,内心很是悲痛,于是建议皇帝,自洋州(今陕西地区)至昇州秦淮太平桥,临江沿城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

  这个建议很合皇帝的意,于是颜真卿奉诏在全国建81处放生池。

  而当年在昇州建的放生池,目前现存只有一个,就在南京城西清凉山侧的乌龙潭公园里。颜真卿的这一善举,不仅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的“仁慈好生之德”,也让昇州有迹可循,成为战乱时代的一段佳话。

  上 元

  正月十五上元节,阖家团圆,无限美好。

  南京被叫“上元”,从唐朝开始,来自唐肃宗的年号。“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把“乾元”年号改为“上元”。

  上元二年,废除昇州建置,降为上元县。唐朝的上元县,管着今天整个南京主城区。于是,一系列“上元怀古”诗诞生:罗隐《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韦庄《上元县》、李山甫《上元怀古》……

  后来,以扬州为中心的杨吴政权建立,以秦淮河为界,以北是上元,以南是江宁,就这样持续了近千年。明清时期编纂好几部《上元县志》,还有《同治上江两县志》。直到1912年,上元县并入江宁县。

  行 都

  北宋末,徽宗、钦宗父子成了金人的俘虏。北宋就此画上了句号。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南宋就此拉开帷幕。

  金兵步步紧逼,宋高宗赵构被追得一路往南逃,先到了扬州,后到了江宁。江宁把名字改回建康府,建造行宫,准备建设都城。

  但是很不幸,金兵渡过了长江,宋的王旗只能再次开始漂泊。直到江南安定以后,宋高宗才再次回到建康,想想这里紧挨着长江,实在太危险,还是去杭州吧。

  建康城,从没正式当过南宋的首都,它是留都、陪都或者行都,毕竟是皇帝曾经驻跸的地方。

  集 庆

  元朝的南京叫集庆路。不是今天通往集庆门的那条大马路。

  元军占领建康城之后,建康府改名为建康路。“路”是行省以下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和宋朝的府一样,相当于市一级行政建置。

  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后的第二年,给建康路改名叫集庆路。

  图帖睦尔是元朝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在家产继承斗争中,他几次遭遇流放,后来终于被皇帝召回,封为怀王。建康路成为怀王潜邸所在。

  对于图帖睦尔而言,建康是他的发祥地,汇集了喜庆的地方,当然值得着重标记一下。

  应 天

  

image


  应天府这个曾用名,南京用了近300年。元末,朱元璋在此C位出道,将这里改名为“应天府”。直到清顺治二年,清兵攻占南京,把“应天府”改回“江宁府”。

  北宋的应天府南京,是今天的河南商丘,那时候叫宋州,宋太祖赵匡胤在这里做过归德军节度使。在宋仁宗的爸爸真宗年间,将宋州升为应天府,又升为陪都,“南京”就这样诞生了。

  北宋集齐东西南北四京,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此外,除了南京应天府,还有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

  南京的“曾用名”(不完全列举)

  春秋:冶城、越城

  战国:金陵邑

  秦:秣陵县

  汉:建业县、石头城

  六朝:建业、建邺、建康、江宁县

  隋:蒋州、丹阳郡

  唐:昇州、上元县

  宋:江宁府、建康府

  元:建康路、集庆路

  明:南京、南都

  清:江宁府、江宁道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僧文光

宋代 范仲淹

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

宋代 范仲淹

汉陂高兴自飘飘,何必天台渡石桥。
潭上药灵多饵菊,林渡诗逸半书蕉。
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
客有赤松盟约在,异时猿鹤不相辽。

送常熟钱尉

宋代 范仲淹

姑苏台下水如蓝,天赐仙乡奉旨甘。
梅淡柳黄春不浅,王孙归思满江南。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

宋代 范仲淹

二十年前已定交,而今鹏鷃各逍遥。
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
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吴门歉岁减繁华,萧索专城未足夸。
柳色向秋迎使馆,水声终夜救田车。
丘山在负思朝寄,毫发经心愧道家。
不似桐庐人事少,子陵台畔乐无涯。

西溪书事

宋代 范仲淹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绛州园池

宋代 范仲淹

绛台使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泉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