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为何范仲淹的家道能传承千年

为何范仲淹的家道能传承千年

  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范仲淹,他曾经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读不起私塾,于是他就到一所寺院读书。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他只能煮一锅稀饭,而这稀饭也结成了冰,他将其划成四个格子,每一顿饭只吃其中两格子的稀饭,就过着这样“断齑划粥”的艰难生活。

  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凭着这样刻苦努力的学习,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并且做了大官,甚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因此就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他生活充裕了,又想到还有很多贫穷的人上不了学,吃不饱饭,于是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兴办义学、兴办义田,照顾了 300 多家的人口。

  一个人的俸禄养活300多家的人口,可想而知,他自己和家人过着怎样清寒的生活。如果他自己过得很富裕、很奢华,就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来供养300多家贫寒的人口了。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们劝他说,你现在年纪大了,不如在京城里选一个好的地方,建造一所花园宅地,这样年老时也可以在那里享用啊。但是范仲淹却说,京中各大官家的园林已经很多了,而园主人又不能自己经常去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去游呢?为什么非得有自己的花园才能享乐呢?

  所以,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几十年,生活都非常节俭。很多人就觉得他这样做不是太傻了吗?太不替子孙后代着想了!其实这才是替子孙后代着想的最好办法。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宰相、公卿或侍郎,而且个个道德崇高,并且能够守住父亲的遗志,舍财救济众人。所以我们看到范家的曾孙辈也都非常发达,到清朝的时候这个家族出了70多位部长以上的官员。

  900 多年来,范仲淹的后代子孙,衍传已经成千上万,分布在世界各国,可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对于那位杰出祖先的教训,都是谨记恪守,不敢稍有逾越。像 1970 年出版的台湾《范氏大族谱》,开宗明义第一页便刊载着由范朝灯先生以正楷恭书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由此可见,范家能传承家业近千年,并非偶然。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天平山白云泉

宋代 范仲淹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蛟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长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

赠吴秀才

宋代 范仲淹

万户侯家几叶孙,弟兄红旆独乌巾。
携琴又入庐山去,谁信朱门有逸人。

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

宋代 范仲淹

吾生岂不幸,所禀多刚肠。
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
志意苟天命,富贵非我望。
立谭万乘前,肝竭喉无浆。
意君成大舜,千古闻膻香。
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芳。
片玉弃且在,双足何辞伤。
王章死于汉,韩愈逐诸唐。
狱中与岭外,妻子不得将。
义士抚卷起,眦血一沾裳。
胡弗学揭厉,胡弗随低昂。
干时宴安人,灭然已不扬。
匹夫虎敢斗,女子熊能当。
况彼二长者,乌肯巧如黄。
我爱古人节,皎皎明于霜。
今日贬江徼,多惭韩与王。
罪大祸不称,所损伤纖芒。
尽室来官下,君恩大难忘。
酒圣无隐量,诗豪有馀章。
秋来魏公亭,金菊何煌煌。
登高发秘思,聊以摅吾狂。
卓有梅圣俞,作邑郡之旁。
矫首赋灵乌,拟彼歌沧浪。
因成答安戏,移以赠名郎。
泉南曹使君,诗源万里长。
复我百馀言,疑登孔子堂。
闻之金石音,纯纯自宫商。
念此孤鸣鹤,声应来远方。
相期养心气,弥天浩无疆。
铺之被万物,照之谐三光。
此道果迂阔,陶陶吾醉乡。

寄馀杭全安石段少连二從事

宋代 范仲淹

分携俱是佐高牙,两地光尘自等差。
荣事日趋丞相府,道情时过老君家。
双鸿得侣知风便,一鹤思鸣对露华。
早晚相将云汉外,重为龙友免天涯。

青郊

宋代 范仲淹

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
愿得郢中客,共歌台上春。

送黄灏员外

宋代 范仲淹

三十馀年交旧心,相逢那复议升沉。
卑飞尘土味诚薄,达宦风波忧更深。
自古荣华浑一梦,即时欢笑敌千金。
追陪未久还离索,早晚轩车重见寻。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