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最柔情的一首词,缠绵销魂,说尽愁思滋味!

范仲淹最柔情的一首词,缠绵销魂,说尽愁思滋味!

  

  北宋文人之中,于文学与政治两方面成就都极高的唯有王安石与范仲淹。王安石政治上力行变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文学上又名列唐宋八大家,诗词俱为当时翘楚。

  而范仲淹也是北宋名相,比王安石更早推动政治改革运动:庆历新政,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范仲淹还在军事上也有所建树,戍边西北,屡次挫败西夏攻势,以致于西夏向北宋称臣。在文学方面,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堪称千古绝唱,一文出使岳阳楼成千古名楼,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万世楷模!

  


  范仲淹在宋词方面也是成就不菲,虽然他仅仅只有五首词传世,却风格不一、题材各异,每一首都是传世名作。譬如其风格豪放的边塞词《渔家傲》、游戏诙谐的唱和词《剔银灯》、旷远悲秋的婉约词《苏幕遮》等等无一不对后世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还有下面这首艳情婉丽的《御街行》,写相思怀人,深婉动人,就连李清照都化用其中的佳句:

  御街行·秋日怀旧

  北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有一首非常有名的相思词——《一剪梅》,词中结尾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便上心头”写尽相思憔悴支离之态。而这一名句就是化用范仲淹这首《御街行》中的结尾一句脱胎而来。

  这首词上阕描写深秋之景,落叶纷纷、秋夜寂静,秋声碎碎,一派寒意凄清之感。相比其“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秋意截然不同,后者阔远衰飒,而前者则寂寥凄寒,衬托出词人孤寂的心境。而后数句登楼望夜,,引出明月千里怀人相思之意。

  


  下阕直接转入抒情,倾吐怀人愁思:酌酒垂泪、挑灯欹枕,尽是难眠的孤寂滋味!同样是以酒化泪,其《苏幕遮》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此刻相思更深一层:“酒未到,先成泪”!愁更难堪矣!

  结尾一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以愁容之攒眉揪心衬托愁思之无可回避,愁在内则为愁肠愁心,愁映于外则愁眉愁脸,入情入理,情更凄切难言!仅此一句,便将词人的愁思表达地生动形象且淋漓尽致!连李清照都忍不住化用此句!

  


  范仲淹虽仅有五首词传世,且不说其《渔家傲》、《苏幕遮》千年不衰,就连这首《御街行》都将相思怀人写地如此柔情辗转。真可谓“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令人钦佩万分!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郧乡尉黄通

宋代 范仲淹

少年好逸骥,老者重安车。
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
勿言先尉卑,千户击惨舒。
外矜固不足,内乐则有馀。
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嘘。
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

宋代 范仲淹

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
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得李四宗易书

宋代 范仲淹

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
松柏旧心当化石,埙慰新韵似闻韶。
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
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路遥遥。

野色

宋代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桐庐郡斋书事

宋代 范仲淹

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八月十四夜月

宋代 范仲淹

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
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
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