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庄:忘不掉的山河故人,回不去的大唐长安

韦庄:忘不掉的山河故人,回不去的大唐长安

  

image


  老夫得志白首心

  公元894年,饱经战乱的长安街头突然流行起两首神曲: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街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喜迁莺》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喜迁莺》

  神曲的作者姓韦,名庄,字端己。

  他在词中描写的万众狂欢景象,不为什么举国盛事,而是为自己考中了进士而作。

  这一年,韦庄58岁,放到现代,离退休养老的年龄没差多远了。

  但在“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的唐代,能考中,也确实不容易。

  所以,韦庄觉得,他笑,世界该与他同笑。

  他大概忘了,早在几十年前,杜牧已经在秦淮河畔悲哀地吟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韦庄在将近花甲之年才考取功名,并非因为他无才。

  他是唐朝皇帝身边的资深HR,任补阙一职,负责为大唐招贤纳士,举荐人才。

  他深得前蜀王建的信任,担任宰相,宝刀不老。

  他用业余时间码字编书,出了一本叫《又玄集》的诗集,挽救了很多唐诗中的“沧海遗珠”,比如说杜甫的诗歌。

  很久以后,他和一个叫温庭筠的人,被后人组成“温韦”CP,合称花间词派领军人。

  词在唐代还算个新鲜玩意儿,像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爱诗词不爱江山”的李后主,“情歌王子”柳三变,“闺中豪杰”李清照,论写词,都该尊称韦庄一声“前辈”。

  就是这样一个韦庄,他一生心系故国,饱经颠沛流离,晚年投奔西蜀,虽位极人臣,却客死异乡。

  02 书生意气是当年

  对于很多古代文人而言,诗词就是他们的回忆录。

  谈到儿时求学生涯,韦庄这样说道:

  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

  招他邑客来还醉,儳得先生去始休。今日故人何处问,夕阳衰草尽荒丘。

  ——《下邽感旧》

  韦庄毫不避讳地承认:逃学,翻墙,喝酒,他都干过。

  当然,学渣和学霸之间,有时候只有一步之差——偶像。

  还好,韦庄的偶像,是个超级学霸。

  他就是号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先辈杜甫。

  不过那时候,杜甫诗还没有后来那么红。

  可是,这并不妨碍韦庄对他的狂热崇拜。

  杜甫曾说过,他的理想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于是,韦庄也写了两句诗歌来致敬偶像: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关河道中》

  不过,韦庄之所以如此钟爱老杜,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杜甫曾写过一首《赠韦七赞善》 :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这首诗中的“杜陵韦曲”,说的就是杜氏和韦氏两大家族。

  杜家和韦家曾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世代雅道相传,人才辈出。

  比如说这个韦家,在唐代曾出过16位宰相,两位皇后,三位皇妃,八位驸马。

  一部辉煌的家族史就是一碗浓浓的鸡血。

  只不过,老杜和韦庄都没赶上好时代,在他俩出生的时候,“杜陵韦曲”已经不复昔日辉煌。

  和老杜一样,韦庄对先辈的优良基因充满信心,他的体内燃烧着渴望改变世界的洪荒之力。

  然而,老杜虽然历经安史之乱,半生辗转漂泊,但人家好歹还见识过开元盛世,而韦庄面对的的世界,却是这样的:

  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盛,用兵不息,赋敛愈急。

  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

  是岁,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资治通鉴·卷二五二》

  皇帝只热衷于三件事:享乐,打仗,征税。

  饿死的百姓尸横遍野,统治集团却官官相护,朝廷听不见真实的声音。

  而在北方濮州,有个叫王仙芝的盐商,正带着一群走投无路的农民,在长垣发动起义。

  韦庄的满腔热血很快就被这荒唐的时代化作一盆狗血。

  03 中年危机实感伤

  公元880年,40多岁的韦庄已经成为长安城里的大龄考生,类似现在的“北漂”。

  寒来暑往,春秋冬夏,不觉间,他已在“复读”落榜,落榜又“复读”的命运怪圈里循环了二十多年。

  昔日踌躇满志的小鲜肉已被岁月磨平棱角,变成无奈的老男孩。

  如果那时候有朋友圈,你一定会看到韦庄这样发状态: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他有才华,却没门路;

  有报国之志,却无识才之君;

  别人金榜题名,他独自买醉;

  堂堂知识分子,却被迫去求签问神。

  也就是在这一年,王仙芝的接班人黄巢,带着起义军直捣长安,唐僖宗出逃成都。

  他没有想到,大唐朝的军队会这么不能打,更没有想到,堂堂一国之君,会这么不顾形象,说跑就跑。

  屋漏偏逢连阴雨,身处沦陷区的韦庄,用一首诗歌描述了他的生活状态。

  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

  弟妹不知处,兵戈殊未休。

  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贼中与萧何二秀才同卧重疾》

  落榜,生病,与家人失散,更要命的是,他和所有被困长安的百姓一样,承受着被国家抛弃的耻辱与悲伤。

  04 为君翻作《秦妇吟》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破家亡的劫难依然没有将韦庄打倒,反而以另外一种方式成就了他。

  公元882年,韦庄流落到洛阳。

  他冷静地为自己做了一下人生规划:

  就目前的动荡的社会局势,他想继续科考都是奢望,大唐朝给不了他任何安全感,他只能自求多福。

  他想到了一个人,远在江南的镇海节度使周宝。

  于是,他说干就干,很快就投递了一份求职简历。

  这封简历的名字叫,《秦妇吟》。

  确切地说,它是一首诗,干谒诗。

  所谓干谒诗,其实就是考不中进士的文人,为求取功名,向一些官员写的推销自己的诗歌。

  李白曾因一首《蜀道难》,被命供奉翰林;

  杜甫曾因献《三大礼赋》,被命待制集贤院;

  孟浩然写了一首关于洞庭湖的诗歌送给宰相张九龄,功名虽未成,诗却流传千古;

  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部鸿篇巨制,共238句,1666字,把白居易的言情巨制《长恨歌》,怀旧大片《琵琶行》都给比下去了,号称“唐朝第一长诗”,是现在高考作文规定字数的两倍多。

  这首诗也是大尺度反映黄巢起义的纪录片。

  诗歌的开篇是这样的: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诡异的烟尘,刺耳的防空警报,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头百姓,人人自危。黄巢大军入城之前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紧张悬疑的压抑中。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

  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

  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被黄巢大军乱刀砍死的待嫁新娘,被大火烧成黑炭的悲情少妇,血腥的画面,惨烈的屠杀,完全是赤裸裸的零度写作。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

  这是被起义军洗劫过后的长安城。

  匆匆而过的刀光剑影和战火硝烟之后,韦庄更着力渲染的是一种“上帝无言”的空寂悲凉。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有的战争都是对人的毁灭。

  只有亲历过战乱的“剧中人”,才懂得战争的残酷。

  韦庄想不到,寂寞了半生的他,会因为这首干谒诗而名声大噪。

  《秦妇吟》一出,可谓泪点与痛点齐飞,票房共口碑一色。

  韦庄从此也成了红遍晚唐的“秦妇吟秀才”。

  《秦妇吟》捧红了韦庄,也让他顺利被周宝接纳,开启了他的“画船听雨眠”的江南生活。

  不过,人红是非多。

  一段时间后,《秦妇吟》居然被禁了。

  而且,禁了《秦妇吟》的,不是别人,居然就是韦庄自己。

  据传:

  庄应举,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乱定,公卿多讶之。

  ——辛文房 《唐才子传》

  原来,黄巢虽然来势凶猛,却还是被唐军打败了。

  而韦庄的问题就是,把敌人写得太牛,朝廷写得太挫了。

  不过看《秦妇吟》结局那一记重磅彩蛋:

  避难土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羡相公。

  或许,如此用力地黑朝廷,捧周宝,只是因为饱受战乱之苦的韦庄,太想能被周宝接纳吧。

  05 我是江南惆怅客

  漂到江南的韦庄,的确也过过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

  在这块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的风水宝地,年近半百的他,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写歌。

  那时候主宰流行乐坛的,是已经去世了快20年的温庭筠。

  他的代表作是这样的: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精致的妆容,慵懒的气质,绝美的容颜……

  这首《菩萨蛮》,就像安放在美女房间里的摄像头,把她从起床穿衣到梳妆打扮的过程拍的一清二楚。

  就是这么低级趣味,就是这么无聊。

  难得的是,作为男人的温庭筠,那么肆无忌惮地描写闺房里的美人,在引人无限遐想的同时,却能做到油腻而不猥琐。

  战乱纷飞的年代,唯美人与美景不可辜负。

  于是,韦庄也提笔写了一首《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几百年以后,王国维说了这样一句话:

  词自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人间词话》

  意思是,到了南唐李后主,才让词走出了温庭筠一手缔造的闺房世界。

  其实,比起温庭筠,韦庄的《菩萨蛮》格局就大多了。

  看似充满闲情逸致的划船喝酒看美女背后,却藏韦庄不能言说的忧伤。

  他回不到故乡,也回不到那个相信梦想的从前。

  缠绵如斯的江南烟雨里,交织的是韦庄半生漂泊的沧桑和对大唐山河破碎的担忧。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且行且珍惜的苟且罢了。

  江南十年,韦庄一边自我安慰“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一边却又忍不住感慨“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

  今日离乱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忆昔》)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含山店梦觉作》)

  处处兵戈路不通,却从山北去江东。(《壶关道中作》)

  莫向尊前惜沉醉,与君俱是异乡人。(《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那些年,他在江浙,湖湘,湖北,江西等地来回浪迹,看尽远方的风景,却没有心情晒美颜P图,煲心灵鸡汤。

  永远在路上的韦庄,最大的心愿就是,好想回家,真的不想再漂了。

  可是,哪里才是他的家?

  长安?唐僖宗又被打进帝都的军阀赶跑了。

  润州?周宝也被反叛的手下赶跑了。

  他又想起了他的偶像老杜,晚年漂泊的老杜曾形容自己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奔走在广阔的天地间,韦庄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江南也呆不下去了,他只好选择一路向北。

  因为,那里他梦开始的地方。

  回去吧,回那个魂牵梦萦的长安吧。

  06 仕途坎坷国事忧

  公元894年,拒绝了韦庄大半生的金榜,终于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恍惚间,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虽然他是血统纯正的长安人,但为何在这一刻,他才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归宿感呢?

  他站在让他魂牵梦绕的皇城门前,觉得实现梦想的感觉真是倍儿爽。

  然而,在他工作的头三年,他的业务是这样的:

  896年七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逼京师,昭宗迁鄜州,经渭北,富平,下邺,至华州。

  皇帝已经从僖宗换成了昭宗,不变的是,说跑就跑的任性。

  不过很荣幸的是,这一次,韦庄终于有机会可以陪着皇帝一起逃跑了。

  897年,韦庄以谈判官的身份入蜀。

  因为彼时,镇守四川的王建有点不安分,扬言要攻打东川。

  昭宗很害怕,连忙派韦庄和一个叫李洵的人去谈判议和。

  897年10月,王建克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十二月,还成都。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韦庄的谈判失败了。

  然而,在韦庄离开成都的那天,王建却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韦端己,我们很快又会再见面的。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才。

  公元900年,从成都回到长安的韦庄,又被升任为补阙。

  于是,他向皇帝举荐了这些人:

  李贺,黄甫松,李群玉,陆龟蒙,温庭筠……

  他们的共同点是,活着时才华横溢,却没有一种能够与其才华相匹配的功名。

  他觉得,比起那些不能给百姓带来安全感的皇帝,这些人,更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所以,他上书奏请皇帝追赠这些人为拾遗或进士及第。

  他还编了一本诗集,名叫《又玄集》。

  在这本集子里,他把整个大唐几百年来他瞧得上的诗人的作品都搜罗了进来,其中不乏许多贫寒士子,甚至还包括和尚,道士,以及妇女们写的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整个唐代选杜甫诗最多的选家,《又玄集》有意绕开热点名篇,将杜甫的《西郊》,《山寺》,《南邻》等小清新诗歌入选,让世人知道,老杜不是只会提供忧国忧民的表情包,他也有热爱生活的“小确幸”。

  这一切,都是他在长安最后一年的工作业绩。

  也是他上班几年来所做的,除了陪皇帝逃跑和求饶,最有价值的事情。

  他没有想到,他用了60年的时间盼来的热血理想,却不到6年的时间就让他心灰意冷。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过樊川旧居

  这是韦庄入蜀谈判前经过昔日旧居时有感而发诗作,此时已踏入仕途的他,却毫无衣锦荣归的喜悦,目之所及,都是一片凄凉秋色。

  彼时的他,多么能体会老杜当年在《春望》中的那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觉得自己,甚至不如老杜那只在天地间飘摇的“沙鸥”。

  后来,有个叫辛文房的人将韦庄的诗比喻成“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作”。

  韦庄的诗歌,总有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悲伤,那悲伤里藏着他始终放不下的大唐盛世和愧对先辈基业的痛心。

  07 长安才子他乡老

  公元901年,韦庄入蜀投奔西川节度使王建。

  他从掌书记一路做到宰相。

  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他一路开挂,事业平步青云。

  他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回报。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

  大唐走了,却留给后人无数关于盛世的回味与幻想。

  也是在那一年,年过七旬的韦庄颤巍巍地跪在王建面前说,大唐的覆灭实乃天命所归。

  王建听了他的话,率领满朝文武及平民百姓,抱头痛哭一场过后,重新建国称帝,史称前蜀。

  当上皇帝以后的王建愈加信任韦庄。

  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到祭祀礼仪的策划,以及人才的选拔,他都只对韦庄说一句话:

  卿,你怎么看?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听韦庄的。

  比如说,他发现韦庄的小老婆长得很漂亮,还十分有才,便不问韦庄同不同意,就把人家请到宫里来为自己的老婆做家教,然后不知怎的,就成了自己的小老婆。

  是呵,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

  连你韦庄的命都是我的,何况是你的女人呢?

  被戴了一顶巨大绿帽子的韦庄,只好把所有的屈辱和心碎都写成了一首词: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意思是:

  亲爱的,在无数个难免的深夜,我望着月亮想你

  料想此刻陪在皇帝身边的你,也是一样想着我吧。

  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站在我面前,却成了别人的新娘。

  今生今世,我还能再牵着你的手回到长安吗?

  当然不能了,长安不再是唐朝的长安,老婆也不再是韦庄的老婆。

  不过,韦庄这位被皇帝霸占的夫人,对他倒是真爱。

  据说,她在读了韦庄写的这首词以后,竟然因为悲伤过度,绝食而死。

  关于韦庄的词,有人将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成为中国最早文人词派花间派的领军人物。

  他们两家的粉丝也常常PK开战,互争高下。

  端己词凄艳入骨髓,飞卿之流亚也。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端己善作质直语,飞卿如此则罕。飞卿琢句如其诗,端己则渐成词家琢句之法。

  —夏敬观《 庵词评》

  有人喜欢温庭筠的精致华美,有人喜欢韦庄的质朴情深。

  说白了,就是温庭筠的词在写艺术,韦庄的词在说人生。

  公元910年,大唐灭亡后的第三年,韦庄逝世于成都。

  在人生的尽头,他还做了一件小事,在成都的浣花溪畔重修了一下杜甫草堂,然后住进了偶像老杜住过的房子,享受着最后的宁静。

  他记起那年,他初到蜀地时,曾写过一首戳中无数粉丝泪点的词: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

  他留在人间的最后怨念当是:

  老杜啊老杜,枉我韦庄位极人臣,却终不过和你一样,客死他乡。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河传·锦浦

唐代 韦庄

锦浦,春女。
绣衣金缕,雾薄云轻。
花深柳暗,
时节正是清明,轻初晴。

玉鞭魂断烟霞路,
莺莺语,一望巫山轻。
香尘隐映,
遥见翠槛红楼,黛眉愁。

春暮

唐代 韦庄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夜雪泛舟游南溪

唐代 韦庄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两岸严风吹玉树,
一似明月晒银砂。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听赵秀才弹琴

唐代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
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哭麻处士

唐代 韦庄

却到歌吟地,闲门草色中。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繐帐扃秋月,诗楼锁夜虫。少微何处堕,留恨白杨风。

含香

唐代 韦庄

含香高步已难陪,鹤到清霄势未回。遇物旋添芳草句,
逢春宁滞碧云才。微红几处花心吐,嫩绿谁家柳眼开。
却去金銮为近侍,便辞鸥鸟不归来。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1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