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悯耕者

悯耕者

唐代 韦庄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诗人韦庄的古诗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唐代 韦庄

雨花烟柳傍江村,流落天涯酒一樽。分首不辞多下泪,
回头唯恐更消魂。我为孟馆三千客,君继宁王五代孙。
正是中兴磐石重,莫将憔悴入都门。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唐代 韦庄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依前攀地逢君处,
还是去年今日时。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

村居书事

唐代 韦庄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砌长苍苔厚,藤抽紫蔓肥。
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不觉春光暮,绕篱红杏稀。

对雨独酌

唐代 韦庄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荷锸醉翁真达者,
卧云逋客竟悠哉。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清平乐·绿杨春雨

唐代 韦庄

绿杨春雨,
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
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
翠帘睡眼溟蒙。
宝瑟谁家弹罢,
含悲斜倚屏风。

鄜州留别张员外

唐代 韦庄

江南相送君山下,塞北相逢朔漠中。三楚故人皆是梦,
十年陈事只如风。莫言身世他时异,且喜琴尊数日同。
惆怅却愁明日别,马嘶山店雨濛濛。

润州显济阁晓望

唐代 韦庄

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灞陵道中作

唐代 韦庄

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秦苑落花零露湿,
灞陵新酒拨醅浓。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褵褷隔九重。
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悼亡姬

唐代 韦庄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
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思帝乡·春日游

唐代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三堂早春

唐代 韦庄

独倚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池边冰刃暖初落,
山上雪棱寒未销。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村桥。
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

南昌晚眺

唐代 韦庄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
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投寄旧知

唐代 韦庄

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万里有家留百越,
十年无路到三秦。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
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

送李秀才归荆溪

唐代 韦庄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人言格调胜玄度,
我爱篇章敌浪仙。晚渡去时冲细雨,夜滩何处宿寒烟。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唐代 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途中望雨怀归

唐代 韦庄

满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锁翠微。牧竖远当烟草立,
饥禽闲傍渚田飞。谁家树压红榴折,几处篱悬白菌肥。
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羡钓人归。

宿山家

唐代 韦庄

山行侵夜到,云窦一星灯。草动蛇寻穴,枝摇鼠上藤。
背风开药灶,向月展渔罾。明日前溪路,烟萝更几层。

东游远归

唐代 韦庄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辞家柳絮三春半,
临路槐花七月初。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时得故人书。
青云不识杨生面,天子何由问子虚。

得故人书

唐代 韦庄

正向溪头自采苏,青云忽得故人书。
殷勤问我归来否,双阙而今画不如。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唐代 韦庄

兰芷江头寄断蓬,移家空载一帆风。伯伦嗜酒还因乱,
平子归田不为穷。避世漂零人境外,结茅依约画屏中。
从今隐去应难觅,深入芦花作钓翁。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