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张九龄第一次看到庐山瀑布,兴奋地写下一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

张九龄第一次看到庐山瀑布,兴奋地写下一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

  其实看古代文人笔下的写景诗,就如同看今天的旅行照片一样,不仅数量多、风景多,还各有各的特色。以庐山为例,李白喜欢香炉峰上的瀑布,于是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钟情于春,于是在大林寺见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苏轼却在庐山思考人生,于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便是与庐山有关的一首写景诗,确切的说是与庐山瀑布有关。它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之手,是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时。对于张九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不仅是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人,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有着“岭南第一人”之称。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时为宰相的张说很赏析张九龄的才华和能力,便擢任张九龄为中书舍人。但三年后,张说因遭人弹劾被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冀州刺史。事后张九龄以照顾年迈老母为由上疏奏请固授江南一州,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所以张九龄第一次看到庐山瀑布的兴奋,除了自然美景外,还有一层获得玄宗恩遇的意思在其中。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首先,诗的开篇“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它的意思是说,瀑布从庐山上落下就如同万丈洪泉一样,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远远望去就如同天的正紫气弥漫。虽然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已为绝唱,但是张九龄这里亦有着它的特色之处。我们都知道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如屈原《楚辞·天问》:“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而张九龄以泉喻瀑,说庐山瀑布就如同洪泉而落,就仿佛将泉倒置了过来,然后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如此描写,显然也极其形象,可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至于“迢迢半紫氛”,则是极写瀑布之远,切合题中的“望”字。也就是说,张九龄眼中的庐山万丈瀑布,就如在天半一样,所以只能远远地看。

  紧接着的“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则是张九龄对庐山瀑布飞泻而下的动态描写。即飞泻而下的瀑布奔腾着流过层层杂树,穿过重重云烟。从诗意来看,它紧承的是开篇的“万丈洪泉落”,描绘出的是一幅能带来强烈视觉震撼的壮阔景象。如果亲眼目睹过的话,势必会被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所折服,无怪乎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然后,颈联的两句“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张九龄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瀑布在亦真亦幻、瑰丽迷人的画面。即瀑布本身是白色的,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幻化出彩虹般七彩缤纷的颜色,天气晴朗也没有风雨,但瀑布飞泻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却就如同在听急风骤雨一样。无论是其色,还是其声,显然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尾联“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则可以看作是张九龄对庐山秀色的总结。即庐山钟灵毓秀,瀑布雾气缭绕与晴空漫成一片。这里的“空水”,由南朝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化用而来。而氤氲出自《易经·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所以张九龄的这两句诗,其实也就是对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形象说明。

  纵观张九龄的这首诗,无论是庐山瀑布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还是庐山瀑布所幻化出来的瑰丽风姿,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即便在这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后,它也依然能让人啧啧称奇。“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庐山看瀑布的经历,欢迎将体会写在留言区交流一二。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代 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当涂界寄裴宣州

唐代 张九龄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含情津渡阔,倚望脰空延。
远近闻佳政,平生仰大贤。推心徒有属,会面良无缘。
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念行祗意默,怀远岂言宣。
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

唐代 张九龄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送广州周判官

唐代 张九龄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剪彩

唐代 张九龄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唐代 张九龄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187篇诗文

诗人张九龄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