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张九龄的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杜甫都甘拜下风

张九龄的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杜甫都甘拜下风

  古代许多文人,才华绝伦却仕途失意,文学造诣高深,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甚至科举考试也名列前茅,但为官之路充满坎坷,最后郁郁而终,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加官进爵,受到朝廷器重,才华只是一方面,还需要运气、贵人相助等诸多因素。有没有人不仅才学过人,同时官运亨通呢?张九龄就是如此。

  

image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因此又被称为“张曲江”,开元年间著名宰相,政治才能卓绝,人品也无可挑剔,唐玄宗对他高度称赞:“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唐代宰相多如牛毛,青史留名者并不多,张九龄是其中一位。

  史书记载,张九龄“七岁能属文”,名副其实的神童,十三岁给广州刺史写了一封书信,刺史看后惊叹道:“是必致远。”预言张九龄日后必成大器,后来果然应验。公元702年,二十四岁的张九龄进士及第,授予校书郎官职,从此踏入仕途,宰相张说看过张九龄的文章赞不绝口,在心底记住了他的名字。

  

image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况且张九龄确实有能力,在张说的举荐下,仕途一片光明,晋升为右拾遗,唐玄宗登基后,又提拔他为左拾遗。不管是右拾遗还是左拾遗,都是古代的监察进谏部门,官衔虽然不高,权力却不容小觑。张九龄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指出宰相姚崇的过失,从而得罪了姚崇,两人结下梁子。

  既然工作不顺心,不如暂时离职休养,张九龄辞官回到岭南,好好调整心态,忘却官场纷争。一年多后,张九龄奉旨入京,重新被启用,尽管比以前更加成熟,但他初心不改,仿佛还是从前的少年,张说对他的赏识也没有改变。此后,张九龄平步青云,从左补阙到司勋员外郎,而后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image


  在大是大非面前,张九龄不改谏官本色,对奸臣李林甫和居心叵测的安禄山,更是痛斥不已,并且竭尽全力与之斗争。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九龄多次向玄宗进谏,劝他居安思危,看破安禄山的本性,曾对同僚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另外,安禄山触犯军法,张九龄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只可惜,唐玄宗太过自信,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蒙蔽,竟然把他无罪释放,无异于放虎归山,若非如此,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自古忠奸不两立,李林甫把张九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幸好皇帝对张九龄比较信任,加上张说临死前大力举荐,张九龄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并担任尚书右丞相。

  

image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处心积虑的李林甫,想方设法排挤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贬到荆州做长史。官场失意,且远离故乡,使得他感慨万千,对仕途的迷茫,对人生的感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化悲痛为力量,激发写作灵感,于是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被誉为五律中的《离骚》,杜甫都甘拜下风。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的大意为:茫茫大海之上,悄然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像我这样多情的人,埋怨夜晚太漫长,内心充满相思。把蜡烛熄灭,感受满屋的月光,穿上衣服在院子里徘徊,深秋的寒气袭来。距离太过遥远,不能把月光寄给你,还是睡觉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

  

image


  张九龄不但是一代贤相,同时也是唐朝杰出文学家、诗人,怪不得王维、杜甫都曾写诗赞美他,言语之间崇拜敬仰之情。只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就足以证明张九龄的诗才,短短十个字,如同一幅画卷,构思巧妙,情景交融,彰显诗人的功底,寓情于景,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百年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有人甚至认为此诗超越杜甫的《望月》:“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五七言今体诗钞》一书中,更是把《望月怀远》比作五言律诗中的《离骚》。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去世,谥号文献,《旧唐书》给出如此评价:“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归燕诗

唐代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与弟游家园

唐代 张九龄

定省荣君赐,来归是昼游。来乌飞旧里,园果让新秋。
枝长南庭树,池临北涧流。星霜屡尔别,兰麝为谁幽。
善积家方庆,恩深国未酬。栖栖将义动,安得久情留。

尝与大理丞袁公太府丞田公偶诣一所林沼尤胜…以咏其事

唐代 张九龄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唐代 张九龄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三

唐代 张九龄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高斋闲望言怀

唐代 张九龄

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187篇诗文

诗人张九龄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